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理性的說,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開運河的本身都不是為了澤被後世。

    可是,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影響力,除了其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外,還要考慮其所作所為客觀上對後世的影響。

    兩千年來,秦始皇和隋煬帝都不是皇帝效法的物件,相反卻都是典型的反面人物。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書坑儒要商量”,秦始皇的事業――一統六國、征服百越、統一文字、實行郡縣制等,應當說是真正的“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因此,秦始皇在今天基本上是被肯定的,其統治方式雖不足法,但功績客觀上確實澤被後世。

    而隋煬帝則是值得商榷的,其為今人稱道得不外乎開運河和行科舉。但楊廣確實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敗家子”,能力遠遜於其所想擁有的,我覺得楊廣遠不足以與秦始皇相提並論,某些方面甚至與王莽相似。

    與秦始皇修長城抵禦匈奴不同,楊廣開運河享樂得成分居多,最終也死在了江都,且今日的大運河並非隋朝的以洛陽未中心的大運河,而是元朝所開,走向不同。

    楊廣是真正的好大喜功,李世民其實早年的經歷與楊廣很像,比如軍功卓著,政變奪皇位等,但能力遠超楊廣,其滅東突厥、薛延陀、吐谷渾、高昌,敗高句麗,在保持對外不敗的情況下開創貞觀之治,成為了帝王的楷模。

    因此,楊廣不值得肯定,秦始皇則確實功在千秋。

  • 2 # 獨愛炸醬麵

    秦始皇、隋煬帝這兩位人間帝王有著很大得名頭,歷史上二人也是褒貶不一,秦始皇是功大於過,而隋煬帝則大多被說成色鬼,昏君。

    首先秦始皇最主要的功績就是掃滅六國,統一天下,是中華大地上出現了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修建萬里長城,萬里長城的修建成功有效的阻擋制約了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大地的騷擾和破壞。這兩項最大的功績同時也是人們批評指責秦始皇兩件事,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程序中造成了太多的殺戮,造成中原百姓大量死亡,人口銳減;而修築長城又太急功近利了,短時間內大量徵召民夫修築長城。

    但是在本人看來秦統一六國之前也是連年戰亂,各諸侯國之間彼此征戰,百姓大量死亡,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確實死了不少人,不過和諸侯國之間歷年戰爭死亡的人數相比就少多了,而且這是一個長痛不如短痛的過程。再說修建長城,也是為了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經常騷擾破壞,也許秦始皇覺得早一天建成長城就能在一天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脅。

    再來說隋煬帝楊廣,很多人認為隋煬帝好大喜功,先後三次遠征高句麗失敗,損兵折將,開鑿大運河,加重了百姓的勞役,只是百姓民不聊生,而且隋煬帝暴虐成性,貪戀美色,至使隋朝滅亡。

    隋煬帝年輕的時候就親率大軍滅掉了陳國,實現了南北統一,結束了中國幾百年的分裂,繼位後又完善了科舉制度,興建東都洛陽加強了中央集權,開疆擴土,進攻林邑(今越南北部)、佔領流求(臺灣)、征服吐谷渾,修築南北大運河這條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促進了沿岸地區工商業的發展,至今仍在發揮它的作用。至於說隋煬帝貪戀美色,我也只能一笑而過了,從古至今有哪個希望不是三妻四妾七十二妃子的,也沒見其他皇帝因為女人多而亡國的。

    隋朝亡國被唐朝取而代之,主要的原因是隋煬帝想要改革國內製度,嚴重的侵害到了關隴士族集團的利益,所以關隴士族集團才拋棄隋煬帝轉而支援他的表親李淵。

    這樣看來秦始皇喝隋煬帝是很相像的,他們都有著過人的能力和鴻大的野心,可惜兩人都太急功近利了,也許有能力的人都是這樣自信吧,但是就是自信過頭了。修建長城和開鑿大運河都算是惠及後世的偉大工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壤最基本的肥力要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