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吹花開619
-
2 # 老陳持重
謝謝你邀請:華人在過傳統的春節時,是全家人聚會的傳統佳節,老一輩給小輩發壓歲錢或紅包,都體現華人對小輩充滿希望和關愛。所以在過年的時候親朋好友互相走動拜拜年,因為在平常日子裡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也只能透過電話互相進行溝通、問候和祝福。這也是華人過年的習俗,這樣的習俗也源源流傳好幾千年,也充分體現了年的味道。說實在的當今社會中每個家庭因結構不同,有些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有些家庭呢有2個孩子。在大家發壓歲錢的過程當中,難免的會感覺欠公平,我的看法是過年發壓歲錢一年一次而已,自己不要想太多了,累。關係不是很好也不會去你家拜拜年什麼的,你說呢!謝謝。
-
3 # 公民健康為重
過年發紅包,自己家一個孩子,別人家多個孩子,該怎麼給紅包?
回答您的問題。紅包只是一個意頭,不要以紅包作年貨買賣經營,人情上不要計收入支出,一年一度親友聚,紅包只是小小心意,廣東佬最精明講實際,利是五元至十元是給鄰里孩子。十元至二十元是給工廠工友孩子的。親侄親姪給二十元至五十元。老人家給一百至五百元。給頂頭上司的孩子給能買半斤血漿的錢。。。。您自己確定下來,設:每戶定量一百元。一個孩子與一中隊孩子都是一盤窩窩頭。。往年多子媽封多少給您兒子,您就客來客裝果,照版影印原璧歸趙。不過不失,大家無意見。我不參與派紅包,是新思想學了移風易俗。五十年了。。。。。廿多年前,婆婆過年派一元紅包給我兒子,利市封也值一元價錢了。我給老人一百元至二百元現金過年買果。平時是我買肉煮飯給婆婆吃,還得供給她外孫女,孫女小學生蹭飯吃。小叔也來喝營養肉湯。新年開心話當年,一時興起在這裡說笑話。婆婆封紅包大細眼,廣東話叫大細超、QQ即是戴眼鏡,只大隻小。富商女婿女兒孫的紅包38元(特點美點超點美食價。笑暈),拉仔子孫十元(感到厚待)。傻佬一元。(不笑不哭)新年是快樂的日子,幫婆婆包紅包之後,婆婆重複解開紅包再點數,沒錯!再重新包好,混沌一翻,媳婦幫手等於無幫。好了,年初一,婆婆派紅包,一群兒媳婦給果子錢老人,敬茶糖蓮子香茶,。一個混亂,把富商女婿孫的紅包給了我兒子呢。(天意啊天意!好運總是忘不了我兒)。到了初二,婆婆對外孫講:外婆發紅包了,商婿家人也是三個…。外孫女說,亞婆給得一塊錢即一蚊雞。外婆說不是,是38元。拿過來開包看看,三包是一元。怎麼搞的,明明封了38塊的。唔,是給錯了亞三了,我打個電話問一問他。。。“媽,沒有38塊是一塊。” 婆婆說:可能給了亞四?“媽,是一塊,要不要拿過來給你看。” 婆婆對我說:“一定給你仔了。”去拆開一看,恭喜一夜發財中頭獎了。我說給了孩子就算了。我來給這個數38能行。行!38塊啊半個月工資,不算獎金400塊在內。
回覆列表
題主你提到的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實在是太譜遍了,這也是令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事情。如果要根據自己的孩子收到紅包的錢數去決定反發給別人家每個孩子的紅包錢數,從眼下的表面情況來看,確實是自己要在經濟方面吃點虧,可是你在人格和品得方面可是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我認為是值得的,捨得捨得,有舍必有得。再者說人們心裡都會有數的,誰家都不能掛無事的牌,說不定啥時候人家會把你的這份情給補上的。再者說只要是能有關係互發紅包的,都是有親緣或工作關係的,人要把眼看遠一點,更要把心放寬一點,不能計較一時一事的個人得失。往前看越走越遠,往後看勢必後退。單願所有的家長,都能透過發紅包能更進一步的增加友誼和親情,歡樂祥和的過大年!謝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