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26722064098

    《鳥的天堂》不忍捨棄或離開的是(留戀)。

    第二次去看榕樹,寫群鳥嬉戲,“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可知場面之廣大。從聽覺寫“聲”,從視覺寫“影”,寫影比寫鳥本身更能體現當時的熱鬧紛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這句話充分寫出形態的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巴金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指茶坑鄉,山是“鳳山”,塔是“熊子塔”),找梁朝令一起探訪梁啟超舊居,此時再經過“雀墩”,令他驚喜地見到漫天飛舞的小鳥,心情雀躍,停船觀賞鳥飛鳥落,出入於大榕樹之中,讓他久久不願離去。

    擴充套件資料:

    主題思想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以精巧縝密的藝術構思和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奇特幽美、別具洞天的“鳥的天堂”的畫卷。同時,此文細膩的描繪中,透露出一種濃郁的自然氣息,抒發著一顆寧靜悠遠的心,使人讀了有一種感情上的解放。三十年代初,人心趨向返歸自然。遠離市聲,獨處幽境的鳥兒,正是作者一種熱愛自然的心境寫照。

    藝術特色

    此文的藝術特色主要突出地表現為以下幾個地方:

    平鋪直敘,層次簡潔從開頭的敘述來看,作者故意不寫到與鳥有關的東西,只寫幾個盪舟的場面,好像一幅畫的色彩層次,起先淡淡地鋪染,繼而層層地加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鳥的天堂至此呈現出來。將一件小小的見聞過程表現得如此層次簡潔,這是正是此文的第一大突出特色。而作者此時的心境,正是在層層遞進的結構中和最終烘托出來的場景上體現出來的:

    第一層結構,交待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散文化的交待),筆調簡潔;

    第二層結構,描寫景色和鋪墊是“船平靜地在水面流動,三隻槳有規律地在水裡划動…”然後一步步船到樹下,樹進眼中,這時候,作者的筆一改清淡的調子,寫道:“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此處用筆較多。

    第三層結構,一聲鳥鳴忽起,於是“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順時間秩序,似乎將要引到全文高潮的場景——鳥的天堂,但此處,作者將所寫空間放緩進展,故意將話題引開,寫到荔枝和歡悅的心情;

    第四層結構,“鳥的天堂”出現,作聲隨勢將筆一收,只留下淡淡的幾句餘興未盡的話,來結束全文。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梅西是“體系產物“被過度吹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