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7486145697
-
2 # 使用者1430807591406
如果只是判斷是否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那麼很簡單,看化合價就行了。如果單元素物質處於最高價,無法繼續升高,那麼必然只有氧化性而沒有還原性;如果單元素物質處於最低價,無法繼續降低,那麼必然只有還原性而沒有氧化性。剩餘的物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例如任意超過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學物質,用電解等手段分解為單元素物質,這個化學變化中同時對自身體現氧化性和還原性。)
但什麼物質容易體現氧化性,什麼物質容易體現還原性,要看這些物質自身以及與其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物質的性質了。比較確定(反例較少)的一個簡單規律是對於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而言,高價形態氧化性較強,還原性較弱;低價形態氧化性較弱,還原性較強;例如氧化性Fe3+>Fe2+,還原性Fe2+
看它的化合價就行了。化合價還能更大,就有還原性,化合價還能更小,就有氧化性。允許一種物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兩種物質相遇,有一種物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要知道它顯什麼性,看它的性質強弱。這個強弱的看法,有一個電極電位表,查就行了。
比如氯化鈉,氯元素-1價,能夠變大,就有還原性,但是它的還原性很弱,只有高錳酸鉀、二氧化錳、氯酸等強氧化劑才能將其氧化;Na+化合價能變小,所以有氧化性,但是這個的氧化性更弱,只有熔融狀態下才能與極強的還原劑比如K、Cs、H-等反應體現出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