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意覺迷

    清華簡第七輯有一篇題為《晉文公入於晉》的戰國文獻,恰好是涉及到晉文公回到晉國之後的歷史,算是目前關於此段歷史最早的文獻資料。這篇文章不算很長,但可以大概瞭解到當時的一些基本情況。晉文公回國之後,就召集眾臣討論國內的事務,春秋時代一個賢明君主所需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祭祀、農務以及軍隊建設。這些基本的要務,雖然很多人都明白,但是真正做好,落到實處,促進國內各方面事業的發展並不容易。晉文公的作用主要是穩定晉國長期以來不穩定的政治局勢,各項基礎工作便會逐漸鋪陳開來。《晉文公入於晉》用了一些文字介紹了晉文公關於軍旗用途的規範,比如升龍旗表示進軍,降龍旗表示退兵,左龍旗向左,右龍旗向右。熊旗表示大夫出陣,豹旗表示士出陣等等。透過頒佈軍旗制度,也就是對軍法進行嚴密的規範,軍旗便是聚集兵力的標誌,如果軍人沒有即時聚攏到軍旗之下,根據其距離遠近處以包括死刑在內的各種軍法。經過幾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練,晉軍得到了極大的整飭,便可以參與對外戰爭了。

    當然,就在晉文公剛回到晉國的時候,在成周就發生了大事件,這一年叔帶與狄人聯手,驅逐了周襄王,晉文公便急急出兵幫助周襄王攻滅了叔帶。應該說晉文公可以抽空練兵的時間還是很短的,更多的應該是在實戰中加強軍事建設。自此,晉文公展開了一系列的征伐戰爭,直到晉文公五年與楚國戰於城濮,使得晉國的霸業達到頂峰。

  • 2 # oo156

    據《左傳》記載從魯僖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出兵納重耳歸國開始算到魯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戰大勝楚軍舉行踐土會盟,其實只有短短5年。晉文公的霸業不僅僅是因為戰勝楚軍,還有許多其它原因。

    1.晉國的國力基礎

    重耳的祖父曲沃武公用殘酷的手段統一了晉國,結束了曲沃宗與絳宗長達六十年的內戰。重耳的父親晉獻公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瘋狂的擴張。《左傳》載“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 滅霍 滅魏。” “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夏,裡克 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僖公五年“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見諸史書的還有滅驪戎 伐東山氏 敗狄人。《韓非子》中對晉獻公的戰績作過統計“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在齊桓公費盡心力爭霸時,晉獻公選了一條更務實的強國之路即兼併土地擴大地盤。

    2.政治制度相對先進

    春秋時的諸侯在國內往往要面對“小宗強,大宗弱”的局面,小宗的公族分出去後成為強大的卿大夫。“魯有三桓,鄭有七穆。”政出多門則人心渙散。晉獻公在位時“晉侯圍聚,盡殺群公子”這種血腥手段為晉國弱公族提供了範例。這項措施多年之後造成了“六卿強,公室卑”最終演變為三家分晉。但在當時,有利於集中君權,提拔功臣。如戰神先軫能為中軍帥,賢臣趙衰被拜為卿,欒枝可以作下軍將,範武子士會最初只是晉文公的車右。這些人才都為晉國的文襄霸業立下了不世之功。晉文公之弟惠公在韓之戰被俘後,大夫瑕呂飴甥“作爰田”即承認土地的私有,開始扶持封建土地經濟。“作州兵”不僅僅在“華人”中徵召士兵,還允許“野人”參軍,擴大徵兵面。晉國軍隊之後曾一度擴充到六軍。

    3.重耳的偉略

    從《左傳》中看晉文公重耳是輕仇寡恩 忍辱負重的政治家。他為政對外“尊王討逆”平定王子帶之亂,破楚救宋安定諸侯。對內“刑過不闢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寺人披曾奉命晉獻公之命追殺重耳,重耳逾牆而走,披抽劍斬斷了重耳的衣袖,重耳歸國後因披忠於獻公而赦免了他。雖不如齊桓公得管仲大材,但晉國大夫有事申生者,有事奚齊者,有事惠公 懷公者,以寺人披逞志於君而無討,故終能和安於重耳。對於那些隨重耳流亡的功臣,晉文公卻並不與之過分親近。子犯是重耳的舅舅,《左傳》載重耳自秦歸國在黃河邊上,子犯卻向重耳請罪“臣負羈拽從君巡於天下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猶知之,而況君乎。請猶此亡。”重耳投璧於河為誓,子犯才敢放心歸國。先軫是晉國的元帥,救宋破楚,取威定霸,功不可沒。卻因在晉襄公面前無禮,“免冑入戎師”以自討。以子犯之親,先軫之功猶畏君如虎。由此觀之,晉文公御人有方,使功臣不敢居功自傲。至於一般的大夫如 顛頡 祁瞞 舟之僑有罪則殺,絲毫沒有受“刑不上大夫”的影響。刑賞不失是以能為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微量元素是對人體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