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保持通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預防導管堵塞的關鍵是正壓封管、定時衝管和更換正壓肝素帽。每日治療結束後用不少於10ml生理鹽水採用脈衝式動作衝管,使之在管腔內產生湍流,清潔和漂淨導管內壁。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以減少對血管壁的衝擊力,著重對血管的保護。當懷疑導管堵塞時,首先檢查外部因素和病人體位,排除機械性導管閉塞,如果是血栓形成性導管堵塞,儘快應用尿激酶(5000U/ml)溶栓。如無效,立即拔管,禁止強行靜脈內推注溶液衝管。PICC採用非縫合的固定,因導管固定不妥、肢體活動過度和外力的牽拉,易出現導管漂移或脫出,所以置管後的固定尤為重要。臨床上多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聚亞胺酯敷料進行置管部位的覆蓋,留在體外的導管應呈“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於導管受外力牽拉時有一定的緩衝餘地。也有報道提示將導管拉至與手臂垂直位置後固定,增加導管進出的阻力,同時減少了手臂屈伸肌肉牽拉的影響,可降低了導管脫管及進管的可能性。同時在更換敷料時應注意向心端揭開敷料,每次需觀察並記錄好留置在體外導管的位置與長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採取糾正措施。 固定穩妥後,指導病人置管側肢體勿負重和過度活動,宜改穿拉鍊式長袖衣服,睡眠時應小心保護。還要預防由於導管堵塞再通、換藥操作不當或長時間反覆使用導管造成導管老化所致的導管斷裂。預防感染方面:感染的機率與無菌屏障的強弱成正比。無論置管操作過程中還是置管後的導管護理,都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這是預防感染的關鍵。1 區域性面板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消毒。2 導管的護理 導管脫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內,以防止區域性面板表面細菌透過面板與血管之間的開放竇道逆行侵入,造成細菌性靜脈炎甚至引發敗血症。根據病人的治療需要選用最少管腔或通路的中心靜脈導管。不要常規更換導管,導管口細菌培養及更換肝素帽應每週1次。3 監測 每天對置管部位的情況進行評估,保持穿刺點無滲血、滲液,應定期換藥,敷料可選擇紗布或透明敷帖。如果病人出汗較多,或區域性有出血或滲血,則紗布比透明敷料更合適。不應在外周靜脈導管置管部位常規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或抗菌軟膏。
picc置管保持通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預防導管堵塞的關鍵是正壓封管、定時衝管和更換正壓肝素帽。每日治療結束後用不少於10ml生理鹽水採用脈衝式動作衝管,使之在管腔內產生湍流,清潔和漂淨導管內壁。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以減少對血管壁的衝擊力,著重對血管的保護。當懷疑導管堵塞時,首先檢查外部因素和病人體位,排除機械性導管閉塞,如果是血栓形成性導管堵塞,儘快應用尿激酶(5000U/ml)溶栓。如無效,立即拔管,禁止強行靜脈內推注溶液衝管。PICC採用非縫合的固定,因導管固定不妥、肢體活動過度和外力的牽拉,易出現導管漂移或脫出,所以置管後的固定尤為重要。臨床上多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聚亞胺酯敷料進行置管部位的覆蓋,留在體外的導管應呈“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於導管受外力牽拉時有一定的緩衝餘地。也有報道提示將導管拉至與手臂垂直位置後固定,增加導管進出的阻力,同時減少了手臂屈伸肌肉牽拉的影響,可降低了導管脫管及進管的可能性。同時在更換敷料時應注意向心端揭開敷料,每次需觀察並記錄好留置在體外導管的位置與長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採取糾正措施。 固定穩妥後,指導病人置管側肢體勿負重和過度活動,宜改穿拉鍊式長袖衣服,睡眠時應小心保護。還要預防由於導管堵塞再通、換藥操作不當或長時間反覆使用導管造成導管老化所致的導管斷裂。預防感染方面:感染的機率與無菌屏障的強弱成正比。無論置管操作過程中還是置管後的導管護理,都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這是預防感染的關鍵。1 區域性面板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消毒。2 導管的護理 導管脫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內,以防止區域性面板表面細菌透過面板與血管之間的開放竇道逆行侵入,造成細菌性靜脈炎甚至引發敗血症。根據病人的治療需要選用最少管腔或通路的中心靜脈導管。不要常規更換導管,導管口細菌培養及更換肝素帽應每週1次。3 監測 每天對置管部位的情況進行評估,保持穿刺點無滲血、滲液,應定期換藥,敷料可選擇紗布或透明敷帖。如果病人出汗較多,或區域性有出血或滲血,則紗布比透明敷料更合適。不應在外周靜脈導管置管部位常規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或抗菌軟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