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後天空228077583

    這句話出自《論語》,原文是,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曾子說:“慎重地對待去世的親人,追念久遠的祖先,才可能得到老百姓的厚待。”

    這其實既是一條孝敬之道,也是一條為政之道,和孔子說的“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是相通的。因為曾子畢竟是孔子的弟子啊。但在這裡主要是針對為政者,一個為政者要向得到人民的擁護,一定要慎重地對待去世的親人,追念久遠的祖先,也就是要盡好孝道。在曾子看來,孝是為政的基礎,一個不能盡孝的人,他是不可能治理好一個國家,也就是不可能為國盡忠的,也自然不會受到人們的擁護和愛戴。所以孝是忠的基礎,忠是孝的延伸。

  • 2 # 萃辰天心書院
    印安說:不忘初心,如果離開了慎終追遠,就成了無本之木。«論語.學而»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印竹說:我認為我們之所以要慎終是因為“終”不是結束而是轉折,生命的每一次轉折都是提升去處的契機;而我們之所以要追遠是提醒我們記住我們的來處!

    通常在解釋《論語》中的“慎終追遠”,主要是解釋為孝道和對祖先的追思。而我認為“慎終追遠”不僅僅講的是對父母的孝道、對祖先的追思,更重要的是講我們要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在我們臨終的那個時刻是這一期生命最重要的時刻,不可不慎。

    我們只有對我們即將要離開這個世界時無比的慎重,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去處,知道我們往哪裡去;而只有時時記住我們的祖先,才能知道我們的來處,知道我們從哪裡來;而只有知道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才能清醒地認識到我是誰——這東西方都很重視的“哲學三問”,是對慎終追遠最好的詮釋!

    只有我們知道了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我們才能注重自己的德行,民德才能真正的歸厚。人們不重視德行,可以肆無忌憚的在這個世界任意妄為,是因為我們以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不然,今生所做的一切、所種下的因,必將都要由自己承受其果。所以,我們必須慎終追遠,尊重我們的每一期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一些家長只教孩子普通話,不教方言,對於這種現象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