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和之前的書家,用的是古法毛筆。唐朝後,經過多年戰亂,古法紙筆已經瀕臨失傳,只有宣城的諸葛家還在做古法毛筆,蘇東坡喜歡四美,其中一美就是宣城諸葛筆。這種筆長什麼樣呢?《筆經》有記載:“採毫竟,以紙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沸,所以去其膩也。先用人發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惟令齊平,以麻紙裹柱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然後安之。”這種毛筆失傳了,現在日本的博物館還收藏著幾根:這是毛筆的外形這是毛筆的外形剝離筆毫之後,發現結構非常複雜。剝離筆毫之後,發現結構非常複雜。日本博物館繪製了結構圖,看起來比較直觀。日本說的是“五営成筆”,總的分為五層,有筆芯、有腹部、有背部。用這種毛筆的時候,陳師道記載過,說蘇東坡寫字的時候:“東坡作書以手抵案頭,使腕不動為法。”他寫字的時候,手是平攤在桌子上的,類似於拿鋼筆,毛筆和紙面的形成一個銳角。我猜測了一下,應該是以前的毛筆書寫體驗類似現在的鋼筆,寫起來非常流暢,不用提著筆鋒去寫字,要知道,古代印刷術不發達,每天的書寫任務是很重的,如果用的是今天這種毛筆,一天寫一千字也能累的夠嗆。唐朝出土的抄經當中,發現部分用硬筆書寫的經文,但硬筆一直沒有大量使用。原因必然是當時的毛筆寫起來和硬筆一樣的方便、快速、省力。從圖中也可以看出,毛筆裡面有一個很大、且硬的心,筆是可以完全倒在紙上來書寫的。不過遺憾的是,諸葛筆到蘇東坡這裡就絕了。後世所用的皆為“散卓筆”。也就是現在這種毛筆,一撮毛直接插在筆管裡,沒有筆芯,也不分腹背。寫字的時候,由於無筆芯,需要把筆提起來寫,寫起來的時候會很累。書法很有可能也是因為筆的改變,從而式微。
蘇東坡和之前的書家,用的是古法毛筆。唐朝後,經過多年戰亂,古法紙筆已經瀕臨失傳,只有宣城的諸葛家還在做古法毛筆,蘇東坡喜歡四美,其中一美就是宣城諸葛筆。這種筆長什麼樣呢?《筆經》有記載:“採毫竟,以紙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沸,所以去其膩也。先用人發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惟令齊平,以麻紙裹柱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然後安之。”這種毛筆失傳了,現在日本的博物館還收藏著幾根:這是毛筆的外形這是毛筆的外形剝離筆毫之後,發現結構非常複雜。剝離筆毫之後,發現結構非常複雜。日本博物館繪製了結構圖,看起來比較直觀。日本說的是“五営成筆”,總的分為五層,有筆芯、有腹部、有背部。用這種毛筆的時候,陳師道記載過,說蘇東坡寫字的時候:“東坡作書以手抵案頭,使腕不動為法。”他寫字的時候,手是平攤在桌子上的,類似於拿鋼筆,毛筆和紙面的形成一個銳角。我猜測了一下,應該是以前的毛筆書寫體驗類似現在的鋼筆,寫起來非常流暢,不用提著筆鋒去寫字,要知道,古代印刷術不發達,每天的書寫任務是很重的,如果用的是今天這種毛筆,一天寫一千字也能累的夠嗆。唐朝出土的抄經當中,發現部分用硬筆書寫的經文,但硬筆一直沒有大量使用。原因必然是當時的毛筆寫起來和硬筆一樣的方便、快速、省力。從圖中也可以看出,毛筆裡面有一個很大、且硬的心,筆是可以完全倒在紙上來書寫的。不過遺憾的是,諸葛筆到蘇東坡這裡就絕了。後世所用的皆為“散卓筆”。也就是現在這種毛筆,一撮毛直接插在筆管裡,沒有筆芯,也不分腹背。寫字的時候,由於無筆芯,需要把筆提起來寫,寫起來的時候會很累。書法很有可能也是因為筆的改變,從而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