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udou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 2 # 時光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譯:學習了,而能按時去實踐,不也高興嗎!有朋友自遠方來,(切磋學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並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不貪圖飲食的滿足、居室的舒適(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說話謹慎,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請教,這樣做,就可以說是一個好學的人了。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譯: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認真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溫故知新)

    譯:溫習已知的舊知識,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藉這一點做老師了。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論語·為政》

    譯: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立足與社會,四十歲時能通情達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歲時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歲能聽的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已經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會計初學者,怎麼才能自學做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