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正確的說法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裡的文明是不可缺的。因為人類的進化發展是漫長的,通常學術界是以人類產生文明作為民族的起點。
根據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證明,在距今5000年前,中國已進入文明階段,出現了國家,進入“古國時代”。所以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而不是一萬年或更多。
從年表上可以看到,距今5300年左右開始,長江、黃河及西遼河流域的文明化程序進入了加速發展時期。在距今5300-4300年期間,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相繼進入初期文明階段。
這一時期,從遼西到長江下游,不同區域都孕育出了具有各自特徵的文化系統。比如長江和黃河上游的馬家窯文化,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晚期,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等等,散落在各地的文明火花呈現出一派滿天星斗的氣象。
同時,各主要文化區的文明化程序在劇烈的社會動盪中加速發展和演變。在距今3800年左右,以二里頭遺址宮城和官營手工業作坊出現等為代表,文明發展至一個新的階段。
中原夏王朝進入到興盛期,它所創造的一整套禮儀制度強烈地向外輻射,其影響不僅遍及黃河、長江流域,甚至向南到達今天的越南北部,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的歷史格局至此形成。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文明形成的標誌,首先是由西方學術界提出的,比如出現文字、城市、金屬器後,人類社會就進入文明階段了。英國考古學家柴爾德等曾提出了早期文明的10多項標準,包括有一定規模的遺址、人口要達到5000以上、有權力機構、有大規模的公共建築等等。
上述標準是從對西亞地區蘇美爾文明的研究中提煉出來的,不能簡單搬來套用在對中華文明的研究中。中國要做的應該是從對史前社會發展的研究中,凝練總結中華文明的特質,進而更多地參與到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的話語體系中,在對人類文明程序本質的探尋上做出來自中國學術界的理論貢獻。
透過十多年的研究,探源工程專案組專家歸納出了符合中國歷史情況的文明形成標誌,即文明形成的本質是國家的產生。
文明形成的主要特徵包括:農業與手工業顯著發展,出現明確的社會分工;社會顯著的階層分化,高等級手工業製品的生產和分配為貴族所控制;出現了大型建築和公共設施為主要標誌的都邑性城市;暴力與戰爭成為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出現了王權管理的區域性政體。
首先,正確的說法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裡的文明是不可缺的。因為人類的進化發展是漫長的,通常學術界是以人類產生文明作為民族的起點。
根據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證明,在距今5000年前,中國已進入文明階段,出現了國家,進入“古國時代”。所以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而不是一萬年或更多。
從年表上可以看到,距今5300年左右開始,長江、黃河及西遼河流域的文明化程序進入了加速發展時期。在距今5300-4300年期間,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相繼進入初期文明階段。
這一時期,從遼西到長江下游,不同區域都孕育出了具有各自特徵的文化系統。比如長江和黃河上游的馬家窯文化,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晚期,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等等,散落在各地的文明火花呈現出一派滿天星斗的氣象。
同時,各主要文化區的文明化程序在劇烈的社會動盪中加速發展和演變。在距今3800年左右,以二里頭遺址宮城和官營手工業作坊出現等為代表,文明發展至一個新的階段。
中原夏王朝進入到興盛期,它所創造的一整套禮儀制度強烈地向外輻射,其影響不僅遍及黃河、長江流域,甚至向南到達今天的越南北部,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的歷史格局至此形成。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文明形成的標誌,首先是由西方學術界提出的,比如出現文字、城市、金屬器後,人類社會就進入文明階段了。英國考古學家柴爾德等曾提出了早期文明的10多項標準,包括有一定規模的遺址、人口要達到5000以上、有權力機構、有大規模的公共建築等等。
上述標準是從對西亞地區蘇美爾文明的研究中提煉出來的,不能簡單搬來套用在對中華文明的研究中。中國要做的應該是從對史前社會發展的研究中,凝練總結中華文明的特質,進而更多地參與到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的話語體系中,在對人類文明程序本質的探尋上做出來自中國學術界的理論貢獻。
透過十多年的研究,探源工程專案組專家歸納出了符合中國歷史情況的文明形成標誌,即文明形成的本質是國家的產生。
文明形成的主要特徵包括:農業與手工業顯著發展,出現明確的社會分工;社會顯著的階層分化,高等級手工業製品的生產和分配為貴族所控制;出現了大型建築和公共設施為主要標誌的都邑性城市;暴力與戰爭成為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出現了王權管理的區域性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