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小佳的慧慧
-
2 # 王小佳的慧慧
紫金山,又名鐘山,位於南京市區東郊,曾有金陵山、蔣山、北山、神烈山之稱。紫金山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3公里,面積約20餘平方公里。山勢呈弧形,弧口朝南。山脊走向以北高峰為轉折點,東段南東走向,止於馬群;西段南西走向,經太平門附近入城,餘脈向西斷續延伸為富貴山、九華山、止於北極閣。紫金山共有3座山峰,主峰居中,名北高峰,海拔448.9米;東峰稱小茅山,海拔365.8米;西峰稱天堡山,海拔244.5米。紫金山歷經滄海桑田之變。早在13億年前的三迭紀晚期,這裡原是大海,海水退去以後,首次出現大陸盆地。由於當時氣候比較乾燥、炎熱,氧化充分,沉積物中所含的鐵質發鏽變紅,所以北坡的三迭紀巖呈現紫紅色。三迭紀將結束時,地殼又有活動,盆地周圍的起伏態勢有所加大並出現湍急的溪流。後來,劇烈的地殼運動使紫金山一帶岩層受到擠壓力的作用,產生了強烈的抬升和斷裂,自此從地面挺立起來,並形成南平北險的態勢。南坡平緩,多泉水、樹木;北坡由於長年風化剝蝕,表土層逐漸脫落,裸露出質地堅硬的礫石,顯得雄峻峭拔。戰國時,紫金山稱為“金陵山”,漢時始稱“鐘山”。東漢末年,秣陵縣尉蔣子文追逐盜賊受傷後死於紫金山葬於紫金山之陽,並建蔣王廟。吳帝孫權追封蔣子文為蔣侯,因避祖父孫鍾之名諱,遂改鐘山為“蔣山”。相傳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為了聯吳抗魏,出使東吳,路過秣陵(今南京),特地到石頭山(今清涼山)觀察了金陵的山川形勢。當他看到以紫金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似的蜿蜒蟠伏於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一樣雄踞在江濱,便脫口而出:“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生動地概括了南京險要的地勢。東晉初,元帝渡江之時,發現紫金山頂峰常繚繞紫金色的雲彩,故稱之為“紫金山”,簡稱“金山”。這種自然現象當時已被人們神化,也許與東晉初建,需要穩定人心有關。其實,紫金色的雲彩是因山的北坡廣泛出露的紅紫色頁岩在Sunny照射下閃耀著的紫金色光芒所致。南朝時,因鐘山在建康都城之東北,故又稱為“北山”。明代嘉靖年間,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鐘山南麓獨龍阜,鐘山因此改名為“神烈山”,嘉靖十年刻的“神烈山碑”至今仍在。紫金山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塞,也是帝王將相墓穴選址之地,還曾是佛教聖地,因而山中名勝古蹟比較集中有頭陀嶺、桃花塢、靈谷寺、孫陵崗、明孝陵、中山陵等景點。紫金山現為南京的主要風景區。
回覆列表
紫金山,又名鐘山,位於南京市區東郊,曾有金陵山、蔣山、北山、神烈山之稱。紫金山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3公里,面積約20餘平方公里。山勢呈弧形,弧口朝南。山脊走向以北高峰為轉折點,東段南東走向,止於馬群;西段南西走向,經太平門附近入城,餘脈向西斷續延伸為富貴山、九華山、止於北極閣。紫金山共有3座山峰,主峰居中,名北高峰,海拔448.9米;東峰稱小茅山,海拔365.8米;西峰稱天堡山,海拔244.5米。紫金山歷經滄海桑田之變。早在13億年前的三迭紀晚期,這裡原是大海,海水退去以後,首次出現大陸盆地。由於當時氣候比較乾燥、炎熱,氧化充分,沉積物中所含的鐵質發鏽變紅,所以北坡的三迭紀巖呈現紫紅色。三迭紀將結束時,地殼又有活動,盆地周圍的起伏態勢有所加大並出現湍急的溪流。後來,劇烈的地殼運動使紫金山一帶岩層受到擠壓力的作用,產生了強烈的抬升和斷裂,自此從地面挺立起來,並形成南平北險的態勢。南坡平緩,多泉水、樹木;北坡由於長年風化剝蝕,表土層逐漸脫落,裸露出質地堅硬的礫石,顯得雄峻峭拔。戰國時,紫金山稱為“金陵山”,漢時始稱“鐘山”。東漢末年,秣陵縣尉蔣子文追逐盜賊受傷後死於紫金山葬於紫金山之陽,並建蔣王廟。吳帝孫權追封蔣子文為蔣侯,因避祖父孫鍾之名諱,遂改鐘山為“蔣山”。相傳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為了聯吳抗魏,出使東吳,路過秣陵(今南京),特地到石頭山(今清涼山)觀察了金陵的山川形勢。當他看到以紫金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似的蜿蜒蟠伏於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一樣雄踞在江濱,便脫口而出:“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生動地概括了南京險要的地勢。東晉初,元帝渡江之時,發現紫金山頂峰常繚繞紫金色的雲彩,故稱之為“紫金山”,簡稱“金山”。這種自然現象當時已被人們神化,也許與東晉初建,需要穩定人心有關。其實,紫金色的雲彩是因山的北坡廣泛出露的紅紫色頁岩在Sunny照射下閃耀著的紫金色光芒所致。南朝時,因鐘山在建康都城之東北,故又稱為“北山”。明代嘉靖年間,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鐘山南麓獨龍阜,鐘山因此改名為“神烈山”,嘉靖十年刻的“神烈山碑”至今仍在。紫金山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塞,也是帝王將相墓穴選址之地,還曾是佛教聖地,因而山中名勝古蹟比較集中有頭陀嶺、桃花塢、靈谷寺、孫陵崗、明孝陵、中山陵等景點。紫金山現為南京的主要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