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童心胸血管劉敬醫生
-
2 # 多點健康
浸潤性乳腺癌是指癌細胞已穿破乳腺導管或小葉腺泡的基底膜並侵入間質的一種惡性腫瘤。浸潤性乳腺癌絕大多數為腺癌,起源於乳腺實質上皮細胞,特別是乳腺末梢導管小葉單位。浸潤性乳腺癌有許多形態學表型,並根據各自特有的預後或臨床特徵,明確分為不同的組織病理學型別。在日常工作中,乳腺浸潤性癌非常常見,根據它們的臨床和病理特徵,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特殊型別(如小葉癌、小管癌、黏液癌等)和非特殊型別,後者佔大多數。
浸潤性乳腺癌 ( IBC)
是乳腺腺體發生的一大類異質性、惡性上皮腫瘤,具有較廣泛的形態譜系。
浸潤性乳腺癌,特殊型別
最新版乳腺WHO要求≧90%的腫瘤成分表現出特殊的組織學型別,例如如小葉癌、小管癌和黏液癌等。
浸潤性乳腺癌,非特殊型別(IBC-NST)
是一大類異質性的浸潤性乳腺癌,佔乳腺浸潤性癌的多數,形態學上不能歸類為任何特殊的組織學型別,同義詞包括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乳腺癌,NOS等。
發病頻率:
IBC-NST是浸潤性乳腺癌最常見型別;約佔所有乳腺浸潤性癌40-75%。發病原因:
乳腺外上現象較多見;約90%乳腺癌單發;約2%患者同時發現對側腫瘤;約0.1%表現為腋窩轉移,無明確原發灶。臨床表現:
最常表現為可觸及的明顯腫塊;有時可見面板收縮,乳頭凹陷、溢液等;偶爾可見面板潰瘍;炎性乳腺癌患者>1/3面板有紅斑和水腫。大體表現:
大體評估應與影像檢查結果進行對照;大多數腫塊與周圍界限欠清;在肉眼「相鄰」的兩個病變之間也要取樣;需要廣泛取材的情況包括:新輔助化療後的乳腺癌以及廣泛的DCIS;新輔助治療後殘留的癌組織常難以觸診,可能只表現為纖維疤痕區域。 -
3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乳腺癌發生於乳腺導管上皮細胞,上皮細胞發生的腫瘤若未突破外膜,即導管內癌,屬於原位癌,無淋巴轉移,不會出現全身轉移。導管內原位癌治療簡單,手術切除後可無較大風險。導管上皮細胞病變突破外膜,可突破淋巴管、血管,浸潤淋巴、血管,出現全身轉移和淋巴結轉移,即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導管癌根據細胞分子生物學標記表達情況進行分類,如內分泌受體陽性、受體陰性等
浸潤性乳腺癌是乳腺癌最常見的病理之一。危害是非常大的,關鍵是要及時治療,我們首選的治療方式呢,是要進行手術,術後要進行放療化療以及內分泌治療等等。出現浸潤性乳腺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癌細胞已經穿過乳腺導管或者是小葉腺泡的基底膜病侵入間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