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豐鎬遺子

    唐玄宗開元年間,為了鞏固邊防設立了在唐朝的邊境設立了設立了安西(2.4萬人)、北庭(2萬人)、河西(7.3萬人)、隴右(7.5萬人)、朔方(6.5萬人)、河東(5.5萬人)、范陽(9.1萬人)、平盧(3.8萬人)、劍南(2.4萬人)、嶺南(2.4萬人)十個節度使,統管轄區內政治,經濟,稅收、軍事。期間有兩個人最為牛逼。其一唐玄宗義子王忠嗣,曾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其二楊貴妃乾兒子安祿山,曾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

    河西節度使主要是阻斷吐蕃和突厥的聯絡,治所在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下轄赤水軍、大斗軍、建康軍、寧寇軍、玉門軍、墨離軍、豆盧軍、新泉軍8只軍隊和張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3個地方部隊,兵員7.3萬。

    唐朝初年,唐朝全國實行府兵制,設共置634個折衝府,其中有2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到了唐玄宗開元十年設定節度使,准許節度使自行招兵募兵率兵鎮守邊地,軍力日漸強大,漸成為凌駕朝廷之上的割據武裝。

    節度使自行招募的邊防軍、又稱:“邊鎮軍”,按照屯駐地區與擔負任務不同,分為牙兵(屯駐在節度使治所城內)外營兵(屯駐在節度使治所的外城)、外鎮兵(屯駐藩鎮屬郡關津要地)等。河西節度下轄的赤水軍、大斗軍、建康軍、寧寇軍、玉門軍、墨離軍、豆盧軍、新泉軍,就屬於關津要地的“外鎮兵”。

    “軍”這個編制,最早起源於李淵太原起兵的時候,當時設大將軍府,置左、中、右三軍。唐朝建國後,高祖武德二年,將關中分為12道,每道置一軍,共12軍。河西節度使下轄的8軍,即是來源於這種“軍”級編制,相當於現在的“市警備區部隊”。唐代邊兵守戍者,大者稱軍,小者稱守捉,守捉駐兵300至7000多人不等,河西節度使還下轄張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3個守捉部隊。(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

  • 2 # 碧雪清風

    古代的軍與現在有很大的區別,現在的”軍“只是軍隊規模的一種編制,而在古代則分三種:其一,是以軍隊守衛的地方命名(多為邊軍),如您所說的建康軍、玉門軍等等,他們的軍隊的等級和規模是根據守衛地方的大小、位置、敵情而定的。其二、以軍隊統帥姓氏命的軍,如岳家軍、楊家軍。其三,以特定用途、功用,有特別地位的軍,如御林軍、禁軍等等。當然,前面二種 ,特別是第二種”軍“,其統帥都有相當大的自主權,有相當的人事任免權利,這是出現亂,導致各地軍閥混戰,自立為王的根本性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房如何搭上體育消費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