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在歷史上的功績:
1、加強了中央集權 忽必烈大力削弱諸王勳貴及漢人世侯的權力,建立了軍事、賦稅制度。在削奪宗藩領地的行政權、軍權及司法權的同時,又從稅收、領民關係、食邑官任命等方面,削奪諸王在食邑的實力基礎。
2、平定了李憻及乃顏、海都叛亂 李嬗是紅禊軍叛逆李全的養子。公元1226年李全降蒙,以每年貢獻金幣換取山東淮南行省長官之職,後在攻宋戰役中敗死。李嬗承襲益都行省長官,專制山東達30餘年。公元1260年,李嬗被封為江淮大都督,準備兵變。公元1262年,他斷然發動軍事叛亂,佔領益都,後被忽必烈擊敗,忽必烈藉機迫使漢人世侯交出實權和軍權。公元1287年4月宗王乃顏(成吉思汗弟斡赤斤之後裔)反於東北,西北海都許以10萬人相助。6月乃顏敗於大興安嶺東,被俘處死;海都敗則遠遁,不備復來。
3、注重農桑,興修水利 忽必烈確定“以農桑為急務”,採取了一系列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設立各級專管農業生產的機構。中央專設都水監,各處設河渠司,以興舉水利,修理河堤。還限制牧場侵佔農田,禁止牲畜損壞莊稼。又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利用鎮戍軍士開荒屯田和募民實邊屯田。屯田政策的實施,使荒蕪的土地得到了開墾,減輕了人民負擔,對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4、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 忽必烈在邊疆地區設定嶺北、雲南、遼陽等行省和土蕃宣慰司、澎湖巡檢司等機構,加強對蒙古、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以及西藏(當時稱為“烏斯藏”)、臺灣地區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密切了各民族之間的關係。
忽必烈在歷史上的功績:
1、加強了中央集權 忽必烈大力削弱諸王勳貴及漢人世侯的權力,建立了軍事、賦稅制度。在削奪宗藩領地的行政權、軍權及司法權的同時,又從稅收、領民關係、食邑官任命等方面,削奪諸王在食邑的實力基礎。
2、平定了李憻及乃顏、海都叛亂 李嬗是紅禊軍叛逆李全的養子。公元1226年李全降蒙,以每年貢獻金幣換取山東淮南行省長官之職,後在攻宋戰役中敗死。李嬗承襲益都行省長官,專制山東達30餘年。公元1260年,李嬗被封為江淮大都督,準備兵變。公元1262年,他斷然發動軍事叛亂,佔領益都,後被忽必烈擊敗,忽必烈藉機迫使漢人世侯交出實權和軍權。公元1287年4月宗王乃顏(成吉思汗弟斡赤斤之後裔)反於東北,西北海都許以10萬人相助。6月乃顏敗於大興安嶺東,被俘處死;海都敗則遠遁,不備復來。
3、注重農桑,興修水利 忽必烈確定“以農桑為急務”,採取了一系列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設立各級專管農業生產的機構。中央專設都水監,各處設河渠司,以興舉水利,修理河堤。還限制牧場侵佔農田,禁止牲畜損壞莊稼。又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利用鎮戍軍士開荒屯田和募民實邊屯田。屯田政策的實施,使荒蕪的土地得到了開墾,減輕了人民負擔,對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4、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 忽必烈在邊疆地區設定嶺北、雲南、遼陽等行省和土蕃宣慰司、澎湖巡檢司等機構,加強對蒙古、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以及西藏(當時稱為“烏斯藏”)、臺灣地區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密切了各民族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