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電影呀
-
2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從小就喜歡歷史,看過國內外很多歷史書,分享有趣的歷史故事,你的問題我來回答。
英國國王的統而不治是與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及君主立憲政體息息相關的。
在斯圖亞特王朝建立以前,英國雖然是由封建王朝統治,但時常有暴動發生。14世紀末,英國的社會階層開始發生轉變。封建制度日趨解體,取而代之的則是日益強大的資本主義階級。
1603年,斯圖亞特王朝建立,於此同時,英國的資本主義迅猛發展。在17世紀中葉,資本主義階級不滿封建專政的統治,頻頻發生內戰。直到1653年克倫威爾建立護國軍政府,內戰告一段落。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但是在1688年爆發了“光榮革命”,他所宣佈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確定了君主立憲制後,英國實行了三權分立。國王依舊是國家的最高元首,但只具有象徵意義;內閣負責處理具體的國家事務,行使行政權;而議會則是具有立法權,三方互相制約,保障了國家的正常運作。
-
3 # 看電影呀
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在確立議會主權的同時保留了君主。國王開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1689年《權利法案》頒佈後,英國確立了近代的資產階級代議制。《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檔案,但非是憲法。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確立了議會所擁有的權力高於王權的原則,標誌著君主立憲制開始在英國建立,與《王位繼承法》共同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的權力多少受到限制,有一些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到僅僅作為國家的代表,而沒有實際的權力,稱為“虛位元首”——英國、日本、泰國等都是此類例子,但君主依然很受人民愛戴和尊重。今天也依然有一些立憲的、擁有很大權力(比如組織或解散政府、指揮軍隊)的君主,例如位於中歐的列支敦斯登;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到僅僅作為國家的代表者。
擴充套件資料:
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階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階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同時代表英國的形象、素質。但實權在內閣。
君主立憲制是現代資產階級代議制的表現形式之一,其實質是資產階級透過議會掌握立法權,這是最重要的國家權力。英國的議會制度奠基於中世紀的“自由大憲章”“牛津條例”等封建法律文獻。它們所確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權”基本原則,構成了英國立憲政治的政治基礎。1688年的“光榮革命”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而作為重要成果的《權利法案》是君主立憲制的憲法文字。現代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是,在保留古老的憲政傳統和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基礎上,將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
-
4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從小就喜歡歷史,看過國內外很多歷史書,分享有趣的歷史故事,你的問題我來回答。
英國國王的統而不治是與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及君主立憲政體息息相關的。
在斯圖亞特王朝建立以前,英國雖然是由封建王朝統治,但時常有暴動發生。14世紀末,英國的社會階層開始發生轉變。封建制度日趨解體,取而代之的則是日益強大的資本主義階級。
1603年,斯圖亞特王朝建立,於此同時,英國的資本主義迅猛發展。在17世紀中葉,資本主義階級不滿封建專政的統治,頻頻發生內戰。直到1653年克倫威爾建立護國軍政府,內戰告一段落。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但是在1688年爆發了“光榮革命”,他所宣佈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確定了君主立憲制後,英國實行了三權分立。國王依舊是國家的最高元首,但只具有象徵意義;內閣負責處理具體的國家事務,行使行政權;而議會則是具有立法權,三方互相制約,保障了國家的正常運作。
回覆列表
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在確立議會主權的同時保留了君主。國王開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1689年《權利法案》頒佈後,英國確立了近代的資產階級代議制。《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檔案,但非是憲法。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確立了議會所擁有的權力高於王權的原則,標誌著君主立憲制開始在英國建立,與《王位繼承法》共同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的權力多少受到限制,有一些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到僅僅作為國家的代表,而沒有實際的權力,稱為“虛位元首”——英國、日本、泰國等都是此類例子,但君主依然很受人民愛戴和尊重。今天也依然有一些立憲的、擁有很大權力(比如組織或解散政府、指揮軍隊)的君主,例如位於中歐的列支敦斯登;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到僅僅作為國家的代表者。
擴充套件資料:
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階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階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同時代表英國的形象、素質。但實權在內閣。
君主立憲制是現代資產階級代議制的表現形式之一,其實質是資產階級透過議會掌握立法權,這是最重要的國家權力。英國的議會制度奠基於中世紀的“自由大憲章”“牛津條例”等封建法律文獻。它們所確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權”基本原則,構成了英國立憲政治的政治基礎。1688年的“光榮革命”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而作為重要成果的《權利法案》是君主立憲制的憲法文字。現代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是,在保留古老的憲政傳統和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基礎上,將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