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墨跡豆豆

    人在用力、天熱或心情緊張時出汗均為正常現象。但人在特殊的狀態下出汗時,汗的多少、出汗的時間、出汗的部位以及顏色,不僅能告知人們所患的疾病,而且還能表明病情的變化。

    昭示疾病的汗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汗

    自汗是不用發汗藥或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自然出汗的現象。祖國醫學認為這是衛陽不固、津液外洩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兒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2)盜汗

    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謂之盜汗。祖國醫學認為這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斂陽,津隨洩而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顴紅、口咽乾燥等症。常見於肺結核浸潤期患者。

    (3)戰汗

    先見全身戰慄,幾經掙扎,而繼之汗出的為戰汗。中醫認為此是邪正相爭,是病變發展的轉折點。如汗出熱退,脈靜身涼,是邪去正安的好轉現象;若汗出而煩躁不安,脈來疾急,為邪勝正衰的危候。戰汗多見於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

    (4)絕汗

    久病突然出汗不止,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精神不固,元氣欲脫為亡陽危症。多見於心衰和虛脫病人。

    (5)頭汗

    汗出僅限於頭部。祖國醫學認為此多由上焦邪熱,或中焦溼熱鬱蒸所致。多見於陽明熱症和溼熱症。若見於大病之後,或老年人氣喘得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陽虛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兒睡時慣常頭汗,其他無症狀,不屬病變。

    (6)偏汗

    偏汗俗稱“半身汗”。它或見於左側,或見於右側,或見於上半身或見於下半身。中醫認為此皆為風痰或風溼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如老人出偏汗可為中風先兆,應注意防範。另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也常常出現偏汗。

    (7)手足汗

    手足汗指手足心出汗。若汗出過多,又兼見口乾咽燥、便秘尿黃、脈細等,則為陰經鬱熱燻蒸所致;汗出過多,獨見於心胸部,多因思慮過度、勞心傷脾所致。

    (8)微汗、甜汗

    微汗、甜汗多見於糖尿病患者。經常微微出汗,汗味具有芳香味及甜味。

    (9)黃汗

    肝病或肝硬化病人,常分泌一種特殊腥味的黃汗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現在很多廁所不寫漢字“男”,“女”,用字母或影象代替,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