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霍體清
-
2 # 樹洞心療愈
我曾經是重度抑鬱症患者,後來在善緣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走了出來 成了一名心理諮詢師,我們常常把實實在在的身體和看不見的心理分開,但經過自己的經歷以後,我明白,身心是一個連續譜,它就像一個個的鏈條,環環相扣。
也許是看得見的事情引起了看不見的情緒的劇烈起伏,情緒起伏又引起了看不見但能測量的身體激素的劇烈變化,身體的激素的改變就引起了軀體化,比如疼痛、癢、失眠等,甚至長期作用,引起結構變化我想也是說的通的。
就像很多研究聲稱抑鬱症的患者的神經遞質水平失衡(如題主所說)或大腦結構有改變,由此得出結論神經遞質水平降低或大腦結構差異導致抑鬱或得出相反的結論,即抑鬱導致神經遞質失衡或大腦結構改變,我覺得這是很武斷的,因為抑鬱與神經遞質水平和結構的改變之間誰因誰果不能武斷斷定,也許他們是互為因果,就像那個環狀的傳動鏈條一樣。
外界-認知-心理-軀體-再到外界,互相作用,如此迴圈,只是在軀體那一環呈現出了軀體化,而不能簡單地說什麼導致了的軀體化,因為軀體化既是果,又是下一環軀體化的因。這也是我理解的佛家的緣起論。
你覺得是“抑鬱”導致“神經遞質失衡”,還是“神經遞質失衡”導致“抑鬱”呢?
是焦慮導致抑鬱,焦慮導致神經遞質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