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踏雪尋梅199710
-
2 # 順時針向右
以前曾經聽朋友講過美華人是怎麼生活的故事,也許對這個問題有些啟發。許多美國年輕人進入社會後絕對不是找個可以保障一生的單位,他會選擇一個喜歡的城市,租住在公寓,然後買報紙瀏覽招工資訊,發現適合的就去應聘,之後就邊工作邊享受這個地方的一切,大概一年後,等到完全沒有新鮮感了,就辭職去往下一個城市,再租住公寓,買報紙看招聘資訊,應聘,邊工作邊玩兒。如此迴圈往復,或許結婚生子後節奏放慢,直到最後可能喜歡的地方差不多跑遍了,年輕的不安分勁頭漸漸過去,才會“擇一城終老”,買房置業定居下來。當然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又舉家搬遷到新的地方,賣房,再買房,如此而已。聽這故事的時候,中國還沒有進入所謂的房地產時代。大部分人還住在單位分配的公房裡,當然已經面臨居住的壓力,《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這部電視劇講的就是那時的故事。這故事讓聽的華人目瞪口呆,簡直是天方夜譚!當然這不是美國社會的全部,其中更多反映的是人家的人文精神和社會狀況。至少從我們關心的房子來說,表明居住對他們壓根兒就不是困難和壓力。年輕人能夠說走就走,在荷爾蒙旺盛的年紀隨心所欲遊走在這個國家,體驗社會,釋放自己。這大概就是美國社會二戰後迅速進入物質生活充裕,年輕人得以形成叛逆精神,衝擊舊的傳統的基礎,年輕人的叛逆其實是美國探險文化敢於標新立異的繼承和保持。
不過任何事物都不能脫離現實,社會的發展已經顯露出未來的趨勢。首先,社會固化的藩籬正在迅速瓦解,把自己的一生固定於一地一個單位已經成為歷史。哪裡有風景,就往哪裡走。哪裡有事業,就往哪裡去。人口流動會帶來社會活力和創新,帶動社會發展。人們會越來越不願意透支未來“錨定”自己。再看走入社會的九零後群體,已經顯露物質充裕一代的人文特徵,追求自我體驗與個體自由、獨立。這個群體結婚生育以及進入前輩追求的“錨定”狀態普遍要晚得多。對他們來說,買房不再是目標,也就不是壓力,更形不成動力。在很長時間裡,租房會是他們解決居住的主要選擇。面對這個現實,其實國家和社會也面臨選擇,是改造自己適應他們,還是強行將他們納入為房地產業輸血的軌道?圍繞這個趨勢的博弈正在展開,鹿死誰手也許在一片喧囂中左右搖擺,但我覺得除非出現極端情況,趨勢的力量還是不可阻擋的。
所以買房好還是租房好應該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願望做出的選擇。希望安定下來卻沒房,可以買,也可以觀望一下租賃市場的發展力度。借錢或加很高的槓桿,就需要三思而後行,必須考慮設計好自己的承壓力度,避免市場動盪造成傷害。畢竟房地產稅也越來越有呼之欲出的感覺。
-
3 # 最美居委會劉大媽
如果只是在問每個人的想法,我的個人理解是,租房好。
不是說買房一無是處,而是在我看來,租房生活更容易。
但為什麼,又有那麼多人去買房呢,因為需求,一個是生活、一個是金錢。
租房,如果可以去租萬科這類的品牌開發商開大的一些長租公寓,大概能有10年之久,已經夠長的了。還不會漲房租。生活壓力會很小,會有其他更多的錢去吃喝玩樂。
而買房,如果生活壓力較大,一開始可能買房的生活都很拮据,幾年內可能緩不過來,當背上房貸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失去了那種敢做敢拼的想法,趨於安穩。
但,為何還那麼多人買房,因為剛需的想要婚房,丈母孃過不去關,孩子唸書需要房本,繳納寄讀費不划算還不能到好學校。為了享受當地的福利等等。買房成了必需品;還有一部分人知道剛需市場很好掙錢,開始投機套現,所以有很多人買房。
那租房是不是就沒有壞處了,有,多得是。不安全、房東問題、黑中介、扣扣押金等等,但從生活成本上算,租房真的會少了很多壓力,但這類的幸福可能會因為很多不可預估的意外而變得不太好處理,搬家是很痛苦的。
所以,在享受租房無壓力的幸福之下,也會有不可預估的其他難題出現。
但說到底,還是租房好,活得輕鬆,灑脫。這也是現在年輕人的想法。
買房的,也是圖個家庭穩定、家庭安全。
大家都沒對錯,只看你喜歡哪個。
在北京,租房的可不止北漂一族。北京房市有冷有熱有起伏,但租房可一直是門好生意。除了每年烏泱泱湧進市場的應屆生,租房黨裡其實還隱藏著很多有房人。有錢任性?原因當然沒有那麼簡單。為了家庭幸福,工作順利,心情美好,人們往往有了房子還要繼續租房生涯。
回覆列表
不是北京人,卻患上了北京病。這是通病。
先不說誰好,我先講一下我自己的經歷。
為什麼沒有提家訪呢?
因為老師畢竟是成年人,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提,但孩子就不一樣了,曾經有個我的朋友去過我家一次,在學校聊天說起去我家玩遊戲,兩個人坐在床邊玩小霸王,是因為沒有沙發(無心的)。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邀請過我的同學去我家玩,再也沒有去朋友家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