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南醫聊

    寒假即將結束,孩子們也陸續入園開啟幼兒園生活,但一些孩子明顯表現出不適應。

    比如一聽到要開學了,就發脾氣,哭鬧,睡眠不安穩出現夢魘,早上起床的時候也是哭鬧不止,不肯去幼兒園。

    在幼兒園也非常不配合老師的安排,多動,不願意跟小朋友交往,吃飯的時候故意打翻碗,對其他小朋友的碰觸也特別敏感。

    以上這些小朋友的症狀是入園分離焦慮,尤其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孩子,在面對環境改變等應激因素的刺激下,更容易出現不適應的行為。

    一般不太擅長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往往有心思細膩,比較敏感的特點,這些特徵會讓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去消化自己的情緒,也對周圍人的看護有了更高的要求,情感的依戀也比其他的孩子明顯,所以在面臨環境改變的時候反應也比較大,比如需要更及時的捕捉孩子的心思,更多的耐心去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如何改善孩子們這種症狀呢?現在教家長們幾招:

    1, 對自己家孩子的秉性要熟悉,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平日的生活中要多關注孩子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瞭解程度越深,越能對某些行為作出及時而正確的干預。

    2, 在假期不能讓孩子過於隨性,保證生活的規律是非常重要的,並且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增加一些活動。

    3, 透過日常遊戲,和睡前故事,潛移默化的對孩子進行溝通和教育,培養孩子的性格,情緒表達和一些規則的建立,尤其是面臨開學的時期,要重點做好這類教育,可以減輕孩子的入學焦慮。

    4, 出現了類似明明這種反應的孩子,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最主要的需要安撫情緒,這個時候對孩子的指責是萬萬不可的,需要向孩子不安的情緒更多的表達接納和關愛,並幫助孩子一步一步的渡過這個時期。如果困難很大,可以去尋找專業的心理干預。

  • 2 # 常在心27

    孩子入園哭鬧,焦慮不安,這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這種分離焦慮症是對孩子和大人的考驗。我女兒剛開始上幼兒園第一天的時候,人家大搖大擺的進教室認識新朋友去了,我和我老公整整一天坐立不安,直到放學看見她蹦蹦跳跳的特別開心,才把心放到肚子裡。我還想自己的孩子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哭鬧,省心。誰知道第三天開始,小傢伙說什麼也不去了,開始耍賴,哭鬧。我能做的就是每天把她送到老師手裡,掉頭就走。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她也就不哭了,知道哭沒有用。慢慢的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變得喜歡上幼兒園了。

    所以家長一定要狠心,送完孩子後不要留戀,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不送了。幼兒園放學後,和孩子多聊一些開心的話題。比如說有沒有認識新朋友,做了什麼遊戲等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送,堅持是最重要的!

  • 3 # 舛馳

    這是個世界性的普遍問題,在心理學上,這種入園時的焦慮被稱為“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其實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正常的心理變化。目前國內普遍入園的年齡在3歲左右,幼兒的“分離焦慮”大致有三階段: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適應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初上幼兒園,很多孩子都會出現“一哭二鬧三逃跑”的情況,老師應該如何消除分離焦慮,讓孩子們更好地適應並愛上幼兒園生活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裡夫妻相互信任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