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格律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最早的是哪一首?
格律詩的最早出現在南朝齊永明時期,沈約謝眺等人開始研究四聲八病,他們依據四聲所作的詩被稱為永明體,這是格律詩的雛形。
老街見到的最早的近體絕句是梁朝簡文帝蕭綱的作品,是不是還有更早的我就不清楚了。
蕭綱(503―551),即梁簡文帝, 梁武帝蕭衍第三子,作太子時期就有文壇盟主的意思了。可惜做了兩年皇帝就被害死。
《夜望浮圖上相輪絕句》 蕭綱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蕭綱的這首絕句是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的詩體,完全符合近體詩的標準, 齊梁時期,永明體作品對於黏連並沒有注意, 大多數的永明體都是失黏的近體詩。不過蕭綱的這首絕句碰巧是黏連的:裡、用。
我知道的最早五言排律是陰鏗(約511年-約563年)的《新成安樂宮》。陰鏗字子堅,是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比蕭綱小了十幾歲。
陰鏗曾經擔任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 ,陰鏗的風格同何遜相似,後人並稱為"陰何"。
《新成安樂宮》
最早的四韻八句的五言律在這個時期也有了,但是我不太清楚最早的完全符合格律的是哪一首。
1、四聯都失黏
法樂辭 其一(南北朝·王融)
王融的這首就是當時最具有特點的”律詩“, 通篇用的律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但是四聯全都”失黏“。
2、只有一處失黏
曲池之水(南北朝·謝朓)
緩步遵莓渚,披衿待蕙風。芙蕖舞輕帶,苞筍出芳叢。
浮雲自西北,江海思無窮。鳥去能傳響,見我綠琴中 。
這首詩只有第2、3聯一處失黏,這就很接近唐朝的格律詩了,例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也是失黏的律詩,有兩處失黏:
結束語
最早的完全標準的八句四韻五言律詩在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不過我記不得是哪一首了。七言律就要等到隋唐時期了。
南北朝的標準律詩之所以少,是因為這個時期黏連規則還沒有確定,大多數的五律都失黏,這種失黏的現象一直到盛唐還很多見。我們熟悉的唐詩三百首中就有不少失黏的律詩。
問題:格律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最早的是哪一首?
前言格律詩的最早出現在南朝齊永明時期,沈約謝眺等人開始研究四聲八病,他們依據四聲所作的詩被稱為永明體,這是格律詩的雛形。
一、最早的律絕句老街見到的最早的近體絕句是梁朝簡文帝蕭綱的作品,是不是還有更早的我就不清楚了。
蕭綱(503―551),即梁簡文帝, 梁武帝蕭衍第三子,作太子時期就有文壇盟主的意思了。可惜做了兩年皇帝就被害死。
《夜望浮圖上相輪絕句》 蕭綱
光中辯垂鳳(帶),霧裡見飛鸞。定用方諸水,持添承露盤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蕭綱的這首絕句是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的詩體,完全符合近體詩的標準, 齊梁時期,永明體作品對於黏連並沒有注意, 大多數的永明體都是失黏的近體詩。不過蕭綱的這首絕句碰巧是黏連的:裡、用。
二、最早的排律我知道的最早五言排律是陰鏗(約511年-約563年)的《新成安樂宮》。陰鏗字子堅,是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比蕭綱小了十幾歲。
陰鏗曾經擔任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 ,陰鏗的風格同何遜相似,後人並稱為"陰何"。
《新成安樂宮》
新宮實壯哉。雲裡望樓臺。迢遞翔鵾仰。連翩賀燕來。重櫩寒霧宿。丹井夏蓮開。砌石披新錦。梁花畫早梅。欲知安樂盛。歌管雜塵埃。三、最早的五律最早的四韻八句的五言律在這個時期也有了,但是我不太清楚最早的完全符合格律的是哪一首。
1、四聯都失黏
法樂辭 其一(南北朝·王融)
天長命自短,世促道悠悠。禪衢開遠駕,愛海亂輕舟。累塵曾未極,心樹豈能籌。情埃何用洗,正水有清流。王融的這首就是當時最具有特點的”律詩“, 通篇用的律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但是四聯全都”失黏“。
2、只有一處失黏
曲池之水(南北朝·謝朓)
緩步遵莓渚,披衿待蕙風。芙蕖舞輕帶,苞筍出芳叢。
浮雲自西北,江海思無窮。鳥去能傳響,見我綠琴中 。
這首詩只有第2、3聯一處失黏,這就很接近唐朝的格律詩了,例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也是失黏的律詩,有兩處失黏: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結束語
最早的完全標準的八句四韻五言律詩在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不過我記不得是哪一首了。七言律就要等到隋唐時期了。
南北朝的標準律詩之所以少,是因為這個時期黏連規則還沒有確定,大多數的五律都失黏,這種失黏的現象一直到盛唐還很多見。我們熟悉的唐詩三百首中就有不少失黏的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