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早在萬曆年間就埋下了滅亡的種子,崇禎帝上任後,為了力挽狂瀾,他勤勉政事,愛民如子,生活儉樸,甚至穿著補丁衣服去上朝。然而,明朝積弊已深,他所做的一切反而加速了大明朝的滅亡。
1644年,李自成向北京城進發時。崇禎還做最後垂死掙扎,召集各地將領們帶兵回京勤王。然而卻沒有等來一個援兵,原因很簡單,一是有些擁有重兵的將領還沒有接到勤王的詔書,比如說雲南的沐王府和四川的秦良玉。他們內心是忠於朝廷的,無奈山高皇帝遠,當時資訊又不是很便捷,因此,還沒有發現援軍,義軍已攻克北京城。二是有些將領已成“土大王”,他們擁兵自保,壓根就不願也不肯勤王。比如說山海關的吳三桂和湖北的左良玉,他們儘管接到了訊息,而且可以在第一時間救援,但出於私心也不肯發一兵一卒。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北京城時,崇禎知道一切都完了,於是做出三管齊下之舉,先是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偷偷送出了紫禁城,讓他們到貴勳之家暫時躲避,隨後就在後宮大肆殺戮,包括周皇后和袁貴妃,還有自己和女兒和妃子,最後他來了故宮後面的景山上。
萬念俱灰崇禎選擇在一棵歪脖子樹上上吊了。
崇禎臨死的時候,留了一封用手指的血寫的遺書,其中12個字令人感動:“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禎死了都不忘為萬千百姓著想,能不令人感動麼。
當然,崇禎也不是孤家寡人的去死,還有一個叫王承恩的太監陪他一起死。
兩天後,崇禎帝的屍體被找到。和周皇后的屍體一起被移到東華門示眾,棺材一度被停在河邊,後來還是百姓看不下去將他們葬在了田貴妃的墓中。
李自成雖然打下了紫禁城,卻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而引清軍入關,很快打敗義軍。李自成無奈之下只好退出北京城。
年幼的順治皇帝在多爾袞的擁護下入主北京城後,為了安撫大明臣子之心,將崇禎厚葬在思陵。同時,還把那棵歪脖子樹上了一道枷鎖,從此這棵樹有一個不雅的名字——罪槐。
其實滿清入關的時候,所打著的旗號是為崇禎皇帝報仇雪恨,而不是奪取天下,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贏得了明朝官員和一些民眾的好感和支援,有些人甚至以為清軍是吳三桂請來複國的救兵。
當時的多爾袞就打算佔領燕雲十六州的領地,甚至都沒有渡過黃河的想法。但關鍵時刻,卻有高人指點范文程。
范文程是漢人,但是一直都在東北長大,所以最初入仕就是在努爾哈赤手下做官,他原本是個不顯山不露水的人,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告訴多爾袞,滿清不僅可以奪取天下,而且可以穩定地治理天下。
他建議多爾袞入關後,要善待明朝的官員,首先要厚葬崇禎皇帝,以奪取人心。
多爾袞採納了他的建議,就這樣,崇禎厚葬了,槐樹成罪槐了,在此後的二百多年裡,歪脖子樹一直帶著鎖鏈頑強的活著,見證了滿清興亡。直到八國聯軍衝進紫禁城順走了鎖鏈,也算是搶掠到了極致。“罪槐”被解救出來,成了“釋槐”。
此後依然有很多人跑去觀賞這棵歪脖子樹,上世紀60年代,一群激進青年給這個槐樹扒了皮,然後就直接把樹給砍了。後來有人重新栽上了一棵小樹苗,只是小樹苗卻“一直長不大”。
再後來,又有人將一棵百年歪脖子樹挪到那個地方。
現在我們看到的,那是後來移植的槐樹。儘管物是人非,但卻見證了那段曲折動人的歷史。
大明王朝早在萬曆年間就埋下了滅亡的種子,崇禎帝上任後,為了力挽狂瀾,他勤勉政事,愛民如子,生活儉樸,甚至穿著補丁衣服去上朝。然而,明朝積弊已深,他所做的一切反而加速了大明朝的滅亡。
編輯1644年,李自成向北京城進發時。崇禎還做最後垂死掙扎,召集各地將領們帶兵回京勤王。然而卻沒有等來一個援兵,原因很簡單,一是有些擁有重兵的將領還沒有接到勤王的詔書,比如說雲南的沐王府和四川的秦良玉。他們內心是忠於朝廷的,無奈山高皇帝遠,當時資訊又不是很便捷,因此,還沒有發現援軍,義軍已攻克北京城。二是有些將領已成“土大王”,他們擁兵自保,壓根就不願也不肯勤王。比如說山海關的吳三桂和湖北的左良玉,他們儘管接到了訊息,而且可以在第一時間救援,但出於私心也不肯發一兵一卒。
編輯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北京城時,崇禎知道一切都完了,於是做出三管齊下之舉,先是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偷偷送出了紫禁城,讓他們到貴勳之家暫時躲避,隨後就在後宮大肆殺戮,包括周皇后和袁貴妃,還有自己和女兒和妃子,最後他來了故宮後面的景山上。
萬念俱灰崇禎選擇在一棵歪脖子樹上上吊了。
崇禎臨死的時候,留了一封用手指的血寫的遺書,其中12個字令人感動:“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禎死了都不忘為萬千百姓著想,能不令人感動麼。
編輯當然,崇禎也不是孤家寡人的去死,還有一個叫王承恩的太監陪他一起死。
兩天後,崇禎帝的屍體被找到。和周皇后的屍體一起被移到東華門示眾,棺材一度被停在河邊,後來還是百姓看不下去將他們葬在了田貴妃的墓中。
李自成雖然打下了紫禁城,卻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而引清軍入關,很快打敗義軍。李自成無奈之下只好退出北京城。
編輯年幼的順治皇帝在多爾袞的擁護下入主北京城後,為了安撫大明臣子之心,將崇禎厚葬在思陵。同時,還把那棵歪脖子樹上了一道枷鎖,從此這棵樹有一個不雅的名字——罪槐。
其實滿清入關的時候,所打著的旗號是為崇禎皇帝報仇雪恨,而不是奪取天下,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贏得了明朝官員和一些民眾的好感和支援,有些人甚至以為清軍是吳三桂請來複國的救兵。
當時的多爾袞就打算佔領燕雲十六州的領地,甚至都沒有渡過黃河的想法。但關鍵時刻,卻有高人指點范文程。
編輯范文程是漢人,但是一直都在東北長大,所以最初入仕就是在努爾哈赤手下做官,他原本是個不顯山不露水的人,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告訴多爾袞,滿清不僅可以奪取天下,而且可以穩定地治理天下。
他建議多爾袞入關後,要善待明朝的官員,首先要厚葬崇禎皇帝,以奪取人心。
多爾袞採納了他的建議,就這樣,崇禎厚葬了,槐樹成罪槐了,在此後的二百多年裡,歪脖子樹一直帶著鎖鏈頑強的活著,見證了滿清興亡。直到八國聯軍衝進紫禁城順走了鎖鏈,也算是搶掠到了極致。“罪槐”被解救出來,成了“釋槐”。
此後依然有很多人跑去觀賞這棵歪脖子樹,上世紀60年代,一群激進青年給這個槐樹扒了皮,然後就直接把樹給砍了。後來有人重新栽上了一棵小樹苗,只是小樹苗卻“一直長不大”。
編輯再後來,又有人將一棵百年歪脖子樹挪到那個地方。
現在我們看到的,那是後來移植的槐樹。儘管物是人非,但卻見證了那段曲折動人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