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最早的出處應該是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雖然國家之間互有攻伐,但是總體不是以滅國為目的。各國之間互相制衡,誰也不能真把對方怎麼著,即使城池被佔,盟主出來請各國喝個茶,也能復國。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也就形成了當時的“國際法”——使者是中國的代表,你殺我來使就是“無禮”。用大白話來形容就是,大家都在一張桌子上喝茶,你砍我小弟,不僅是不給我面子,還不給這桌子上每個人面子。所以,在春秋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大家都會默守“不斬來使”這樣一個基本底線。

    為什麼後來又會有斬來使的現象。其實就是當一個國家的實力強大到足夠碾軋鄰國的時候,所謂的外交基本就是看心情了。

    比如曹操跟崔琰玩COSplay,結果被匈奴使者看出來了,曹操覺得這個使者很牛逼,把他給殺了。這種就屬於典型的我,曹操,就剁了你使者怎麼的吧?匈奴表示……

    當然,殺使者付出代價的也不是沒有。典型例子是花剌子模,覺得自己在中亞很牛逼,見財起意把蒙古使者殺了,你蒙古能拿我怎樣?之後的故事大家知道了。

    所以,使者的背後,其實是國家。當一個國家強盛時,強漢雖遠必誅;當一個國家羸弱時,如顧維鈞不在《二十一條》簽字,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再有氣節不能救國難。

    所以題主問,為什麼斬來使,簡單來說就是太弱了唄,我砍了使者你能怎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次六級英語考了515分是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