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後期,美國進入法國後,逐漸俘虜了一批德國軍官.美華人把這些德國軍官關押在一個戰俘營裡,對他們比較優待.美華人認為德國軍官具有騎士精神,而且個個都是職業軍人,有很高的軍事素養和堅強的意志,值得尊敬. 日耳曼是個尚武的民族,但在18世紀,經過大革命洗禮的生氣勃勃的法國在拿破崙領導下征服了它。
在二戰後期,美國進入法國後,逐漸俘虜了一批德國軍官.美華人把這些德國軍官關押在一個戰俘營裡,對他們比較優待.美華人認為德國軍官具有騎士精神,而且個個都是職業軍人,有很高的軍事素養和堅強的意志,值得尊敬. 日耳曼是個尚武的民族,但在18世紀,經過大革命洗禮的生氣勃勃的法國在拿破崙領導下征服了它。
19世紀,經過教育革命和工業革命,普魯士做為歐洲大國登上了國際舞臺。普魯士軍隊也完成了現代化改造,從此影響了歐洲乃至世界近100年。普魯士軍隊體系最重要的基礎是一支受過嚴格訓練的高素質軍官團,與美國和蘇聯不同,德國軍官的主體是容克貴族,他們有很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他們的思想是用黑格爾的辯證法和康德的批判理性武裝起來的,他們造就了德國軍隊嚴謹、細緻、善於計劃排程而又頗有些優雅的特點。德國屢次從失敗中迅速站起,很大程度上是一直保留著這支軍官團。傳統的德國軍人雖然是勇敢的戰士,但並不殘暴,普法戰爭和一戰中,德國軍隊都沒有什麼道德上的壞名聲。二戰時德軍的名譽受到了納粹的沾汙,但這是違反德國軍事傳統的。具有普魯士軍事傳統的軍隊,做為一支純粹的軍隊,它嚴密的制度,它科學的組織,它專業化的訓練,它的獻身精神,它創造的戰爭奇蹟,乃至它漂亮的軍服,它的水平很高的軍樂隊,給廣大軍事愛好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以至於有的人不斷為德國軍隊在二戰中的失敗辯解,稱為非戰之罪。德軍的悲劇在於,它始終都是德國擴張政治的工具,它始終在追求一個它完不成的使命--統一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