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先射箭再畫圈兒的問題。流行音樂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在於“流行”二字啊。
音樂本身就分高雅和低俗、嚴肅和流行。一段音樂本身能夠流行起來,就在於能否讓絕大多數聽眾所接受,而音樂本身不論如何,都是為娛樂而生的,各種型別,沒有例外。
專業音樂人和藝術家的耳朵和審美,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和正常人差異很大。畢竟他們每天工作接觸到的東西就是音樂,而且收聽時間長,這就會造成審美疲勞。而在日常生活中,想聽音樂消遣,肯定不會再去聽工作內容,所以只能找一些“相對營養豐富”的音樂型別來聽,比如爵士樂、比如古典音樂;
而普羅大眾收聽音樂時間本來就有限,而且僅僅是作為生活中的可選項存在,不論專業水平還是審美,都和職業音樂家有相當大的差距,只要有音樂聽,就很幸福了。況且就算是流行音樂,也是在不斷進步的,所以不能簡單的判斷說群眾聽流行音樂就低俗,也不能說流行音樂上了娛樂版塊就不嚴肅了。因為一旦作品登上了嚴肅學術週刊(比如Jstor、Sci-Hub、bookzz等等),本身也就失去了流行的元素。
在此並不排除流行音樂也能進大雅之堂,而是普通大眾的審美觀限制了音樂人的水平發揮。流行音樂出現在娛樂版塊也不是什麼奇恥大辱,而是物盡其用。李宗盛老師想做嚴肅音樂並不是不行,而是想提高流行音樂的社會地位,而這隻能慢慢來了。等什麼時候華人的音樂教育和審美水準追上歐美國家,也就實現的差不多了。
這是個先射箭再畫圈兒的問題。流行音樂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在於“流行”二字啊。
音樂本身就分高雅和低俗、嚴肅和流行。一段音樂本身能夠流行起來,就在於能否讓絕大多數聽眾所接受,而音樂本身不論如何,都是為娛樂而生的,各種型別,沒有例外。
專業音樂人和藝術家的耳朵和審美,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和正常人差異很大。畢竟他們每天工作接觸到的東西就是音樂,而且收聽時間長,這就會造成審美疲勞。而在日常生活中,想聽音樂消遣,肯定不會再去聽工作內容,所以只能找一些“相對營養豐富”的音樂型別來聽,比如爵士樂、比如古典音樂;
而普羅大眾收聽音樂時間本來就有限,而且僅僅是作為生活中的可選項存在,不論專業水平還是審美,都和職業音樂家有相當大的差距,只要有音樂聽,就很幸福了。況且就算是流行音樂,也是在不斷進步的,所以不能簡單的判斷說群眾聽流行音樂就低俗,也不能說流行音樂上了娛樂版塊就不嚴肅了。因為一旦作品登上了嚴肅學術週刊(比如Jstor、Sci-Hub、bookzz等等),本身也就失去了流行的元素。
在此並不排除流行音樂也能進大雅之堂,而是普通大眾的審美觀限制了音樂人的水平發揮。流行音樂出現在娛樂版塊也不是什麼奇恥大辱,而是物盡其用。李宗盛老師想做嚴肅音樂並不是不行,而是想提高流行音樂的社會地位,而這隻能慢慢來了。等什麼時候華人的音樂教育和審美水準追上歐美國家,也就實現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