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影響,為的是萬事萬物並行發生時,我用這種心態觀察事物迴圈往復的規律。
拓展資料:
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十六章。 原文為:"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致虛極","致"是動詞,是做到、達到的意思,虛是無物,極是極致。"致虛極",就是要做到空到極點,沒有一絲雜念與汙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虛"從道家角度來看和佛家的"空"有些相似,是一種精神狀態,從現代科學角度看,是把自身對世界認知的主觀意識去掉,達到空和虛的狀態,才能夠接受足夠多的資訊用以分析事物變化的真正規律。
"守靜篤",與上句句式相同,守住靜的狀態保持篤定。寂然不動曰"靜",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或者說態度,從現代科學角度看,守住自己對世界本源規律求索的初心,保持篤定,不受外界負面因素干擾,最終才能真正的求得"道"。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影響,為的是萬事萬物並行發生時,我用這種心態觀察事物迴圈往復的規律。
拓展資料:
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十六章。 原文為:"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致虛極","致"是動詞,是做到、達到的意思,虛是無物,極是極致。"致虛極",就是要做到空到極點,沒有一絲雜念與汙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虛"從道家角度來看和佛家的"空"有些相似,是一種精神狀態,從現代科學角度看,是把自身對世界認知的主觀意識去掉,達到空和虛的狀態,才能夠接受足夠多的資訊用以分析事物變化的真正規律。
"守靜篤",與上句句式相同,守住靜的狀態保持篤定。寂然不動曰"靜",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或者說態度,從現代科學角度看,守住自己對世界本源規律求索的初心,保持篤定,不受外界負面因素干擾,最終才能真正的求得"道"。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