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文心雕龍·原道》篇中,劉勰對於文學本質發表了他的看法。劉勰認為文學的本質是:道是其內容,文是其表現形式。《原道》開篇第一句話就說:“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認為文是道的體現,其意義是很大的,這就是對文的實質的說明。劉勰的“文”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指宇宙萬物的表現形式。如山川日月動植品類,就是宇宙萬物之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一定的外在表現形式,這便是廣義的文;而任何事物都有它內在的本質和規律,這便是道。道對不同事物來說,有它不同表現形式,故而文也就千差萬別。道是文的內容,文是道的外化。
(2)既然文是道的外化,作為萬物之靈的“人”,自然也就有內在的道和外在的文。人的“文”即是“人文”,就是用文字語言表達的文章。天地萬物的道和廣義的文,在人身上的體現就是心和文(人文)。《文心雕龍》中所說的文即是人文,它作為道的體現和廣義的天地萬物之文是一致的。《原道》篇正是從廣義的文和道關係來說明狹義的人文之本質。
(3)在《原道》篇中,劉勰還對人文的起源與發展作了論述,以進一步闡明人文的本質及其特點。劉勰著重強調了從伏羲畫八卦到孔子作十翼,作為事物普遍規律的道,才得以充分的文字說明,其後《六經》中的其他各經,也都是從不同角度對道的內容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作了經典性的發揮。這樣,道就為大家所懂得和掌握,而孔子由於“熔鈞六經”,起到了“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的偉大作用。“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對道、聖、文之間關係的這一論述,進一步闡明瞭人文的本質,即人文的內容是道,文(文學、文章)是其表現形式;聖人是透過文這一表現形式來表現、闡明、運用和發揮道的。
1)在《文心雕龍·原道》篇中,劉勰對於文學本質發表了他的看法。劉勰認為文學的本質是:道是其內容,文是其表現形式。《原道》開篇第一句話就說:“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認為文是道的體現,其意義是很大的,這就是對文的實質的說明。劉勰的“文”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指宇宙萬物的表現形式。如山川日月動植品類,就是宇宙萬物之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一定的外在表現形式,這便是廣義的文;而任何事物都有它內在的本質和規律,這便是道。道對不同事物來說,有它不同表現形式,故而文也就千差萬別。道是文的內容,文是道的外化。
(2)既然文是道的外化,作為萬物之靈的“人”,自然也就有內在的道和外在的文。人的“文”即是“人文”,就是用文字語言表達的文章。天地萬物的道和廣義的文,在人身上的體現就是心和文(人文)。《文心雕龍》中所說的文即是人文,它作為道的體現和廣義的天地萬物之文是一致的。《原道》篇正是從廣義的文和道關係來說明狹義的人文之本質。
(3)在《原道》篇中,劉勰還對人文的起源與發展作了論述,以進一步闡明人文的本質及其特點。劉勰著重強調了從伏羲畫八卦到孔子作十翼,作為事物普遍規律的道,才得以充分的文字說明,其後《六經》中的其他各經,也都是從不同角度對道的內容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作了經典性的發揮。這樣,道就為大家所懂得和掌握,而孔子由於“熔鈞六經”,起到了“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的偉大作用。“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對道、聖、文之間關係的這一論述,進一步闡明瞭人文的本質,即人文的內容是道,文(文學、文章)是其表現形式;聖人是透過文這一表現形式來表現、闡明、運用和發揮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