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抽搐臨床上名稱叫面肌抽搐 、半面痙攣、原發性面肌抽搐。既不是腦血栓前兆,也不是面神經炎。
疾病描述: 面肌抽搐臨床表現為陣發性不規則的半側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或痙攣。常見於一側發生,亦有繼發於面神經麻痺。原發性面肌抽搐原因不明,可能為面神經傳導路上的某部位存在病理性刺激所引起。少數為面神經麻痺的後遺症。
症狀:
1.多發於中年以後,女性多見。
2.早期,一側眼輪匝肌開始,逐漸擴至同側其他面肌。
3.以口角肌內抽搐最明顯。
4.多發生於一側,精神緊張、疲倦時加重。
5.少數伴有面部疼痛、頭痛、耳鳴。
6.少數有味覺改變。
7.晚期有的伴面癱。
8.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徵。
檢查方法: 一般檢查即可診斷。
治療方法: 1.以解痙、抗抽搐、止痛為主,藥物治療為主。
2.新針療法。
3.理療:超短波、紅外線。
4.區域性封閉及無水酒精注射。
5.射頻溫控熱凝術。
6.微波治療。
7.高壓氧治療。
預後: 1.治癒:治療後,無主觀症狀和客觀體徵,1年內無復發,有疼痛者、疼痛消失。
2.好轉:面肌抽搐症狀減輕,間歇期延長。
3.治療後症狀及體徵無改善。
你媽目前處於本病的早期,抓緊診治,有望治癒。到正規醫院掛神經內科專家門診。
嘴角抽搐臨床上名稱叫面肌抽搐 、半面痙攣、原發性面肌抽搐。既不是腦血栓前兆,也不是面神經炎。
疾病描述: 面肌抽搐臨床表現為陣發性不規則的半側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或痙攣。常見於一側發生,亦有繼發於面神經麻痺。原發性面肌抽搐原因不明,可能為面神經傳導路上的某部位存在病理性刺激所引起。少數為面神經麻痺的後遺症。
症狀:
1.多發於中年以後,女性多見。
2.早期,一側眼輪匝肌開始,逐漸擴至同側其他面肌。
3.以口角肌內抽搐最明顯。
4.多發生於一側,精神緊張、疲倦時加重。
5.少數伴有面部疼痛、頭痛、耳鳴。
6.少數有味覺改變。
7.晚期有的伴面癱。
8.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徵。
檢查方法: 一般檢查即可診斷。
治療方法: 1.以解痙、抗抽搐、止痛為主,藥物治療為主。
2.新針療法。
3.理療:超短波、紅外線。
4.區域性封閉及無水酒精注射。
5.射頻溫控熱凝術。
6.微波治療。
7.高壓氧治療。
預後: 1.治癒:治療後,無主觀症狀和客觀體徵,1年內無復發,有疼痛者、疼痛消失。
2.好轉:面肌抽搐症狀減輕,間歇期延長。
3.治療後症狀及體徵無改善。
你媽目前處於本病的早期,抓緊診治,有望治癒。到正規醫院掛神經內科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