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鍋蓋頭司令

    對珍珠港的作戰算作偷襲,這也是日本長久以來一貫的打法,無論是偷襲旅順挑起日俄戰爭,還是偷襲北洋水師,還有後來的諾門坎都是採取偷襲的方式。偷襲的目的就在於實力沒有對方雄厚或者實力差不多,通過偷襲,以有準備之兵去打無準備之敵,給對方造成巨大損失,而自己的損失微乎其微,這種先發優勢當地人出於被動了,從而扭轉雙方在未來戰爭中的態勢。

  • 2 # 鄧海春

    1941年12月7日,歷史上發生了一件令世人驚歎的事情,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這場突然襲擊,讓美國猝不及防,也使得自己的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日本獲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是為什麼日本不趁此機會繼續進攻美國本土呢?這其中的前因後果就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如此優異的地理位置不僅美國十分重視,日本也是垂涎已久。在放棄北上侵略蘇聯的計劃後,日本為了掠奪東南亞的豐富的資源準備展開南下作戰,而珍珠港就是它南下途中最大的一個阻礙。美國對日本的資源封鎖和日軍的野心促成了這一荒唐的襲擊,憑藉著現有的實力拿下珍珠港在當時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首先,日本與美國的實力相差懸殊,偷襲珍珠港後,日本的戰略資源,人力資源都消耗嚴重,再進攻美國本土還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所以日本根本就不具備再進攻美國本土的實力基礎了,當務之急就是儘快拿下東南亞,把緊缺的資源攥在手裡。

    上述所談的影響是從國家之間的實際來分析的,而再反觀日本內部,繼續進攻美國國土這件事情也是受到本國實際情況所限制的。

    倘若最後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後,繼續進攻美國本土。那麼美國將會依靠著強大的軍事力量讓日本人為他們的罪行付出沉重的代價,那時候日本再想完成自己的大業已經是前途渺茫了。如此看來,當年日本在是否進攻美國本土的問題上的選擇無疑是符合當時日本國情的。

    綜上所述,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根本沒有任何理由繼續攻擊美國本土。

  • 3 # 狼煙火燎

    首先日本的目的是搶佔東南亞,日本在奇襲珍珠港之後,聯合艦隊立刻返回參與到了東南亞的英美軍隊作戰中。因此日本偷襲珍珠港主要是為奪取東南亞服務,珍珠港的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就是日本奪取東南亞的最大威脅所在,所以射人先射馬,日本首先拿下了珍珠港!

    那麼問題有來了,日本為何要執著於搶奪東南亞呢?主要還是日本這個島國的戰略資源實在太貧瘠了,而支撐日本的所有戰略資源基本都來自東南亞,這裡有石油,有鐵礦石。日本在亞洲的擴張讓英美列強感覺到了威脅,於是美國明確在協議到期後不再和日本做生意了,包括石油和鐵礦。這可把日本逼急了,日本本來就有拿下東南亞的野心,只是受制於被中國拖入了戰爭泥潭,這次在美國刺激下直接撕下面具,悍然出兵搶奪東南亞的資源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了,日本想進攻美國本土也面臨太多難題。比如漫長的海上補給線會將本來資源就匱乏的日本拖死,如果繼續進攻美國本土,往返的彈藥和燃油怎麼辦?堅持一兩趟可能沒有問題,但如果是長期戰爭就將是無底洞,日本對美國本土海岸線部署一無所知,日本海軍高層也不凡冷靜者,甚至連偷襲珍珠港山本五十六就非常反對,偷襲珍珠港已經算是一場豪賭了,在豪賭一次無疑就拼上日本全部身家,成功概率還很小,日本顯然是賭不起的。而拿下東南亞是日本各派的最終目的,聯合艦隊的西返爭奪東南亞也便在意料當中。

  • 4 # 漫談世紀風雲

    日本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進攻美國本土,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不在計劃之內。

    再多次談判無果的情況下,美國終於決定對日本實施全面禁運,和經濟封鎖。同時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所以資產。以此迫使日本做出讓步。然而日方 ,不但沒有做出妥協,反而更加堅定了對美開戰的決心,於是便有了後來的偷襲珍珠港事件。

    第二個原因,實力不允許。

    至於進攻美國本土,日本完全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從戰略上來說,也不需要這樣做。

  • 5 # 橋本看日本

    感謝邀請,日本問題還是由日本問題專家橋本回答。

    這個問題也是想當然了。問題是說,日本成功偷襲了珍珠港,40多艘的軍艦,265架的戰機,4000多人的傷亡,看到這樣的資料,有人認為為何日本不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下珍珠港,進攻美國本土。這樣的想法是不知道當時美國與日本的實力差距,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是靠突然襲擊,才對實力雄厚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重創。

    但是當時並沒有報道,美國在夏威夷駐札有30000左右的軍隊,並且都是美國的精銳部隊。而日本聯合艦隊,只有空軍以及艦載人員,本來沒有準備登陸作戰,按照美軍的人數,如果日本軍要登陸,最起碼配備10萬人的登陸部隊,以及運送大量的坦克,裝甲車,日軍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是要擊沉美國航母,讓美國海軍在2年內不能進攻日本海軍,在這兩年內,日本佔領東南亞,在這裡以戰養戰,最終與美國決勝。所以日軍的基本目標達成,日軍是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

    同樣如果日本要進攻美國本土,不僅需要有大量的軍艦掩護,還要有大量運輸船隊,運載10-20萬的日軍前往美國本土。並且還要進行海陸空的立體登陸作戰,日本軍隊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就算東條英機想進攻,也是心有餘,力不足。結論就是,日本偷襲已經是傾日本全部的力量,再要面對強大的美國陸軍進行登陸作戰,完全是天方夜譚,所以實力不濟才是日本不進攻美國本土的原因。

  • 6 # 戰爭史

    美國大陸本土。日本的確夢寐以求踏入的地方,整個戰爭期間,日本也就僅僅侵入過一次,扔了41顆炸彈,一個美國人也沒有炸死,卻創下三個可笑的記錄。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日本海軍就計劃進一步進攻美國本土,胃口看上去很大,具體做法就非常“小兒科”了,堂堂大日本皇軍竟只能用潛艇潛入美國西海岸,用潛水艇上安裝的火炮炮擊洛杉磯、聖地亞哥、蒙特雷、歐斯托卡、阿斯托裡等8個城市。

    【“伊-17”潛艇】

    就這樣低階的“侵略”計劃還因為燃料不足的原因一再推遲,直到1942年2月23日,日本才動了一次“真格”。日本海軍一艘最大規格級別的“伊-17”潛艇,祕密潛入美國加州聖巴巴拉以北12英里處海面,偷偷浮出海面後用安裝在潛水艇上的一門140mm主炮向艾爾務德油田一連打了20發炮彈。第二天美國各大報紙紛紛刊登新聞,稱美國大陸自獨立戰爭後第一次遭受了外國入侵,並公佈了這次入侵造成的“損失”:20發炮彈炮彈只是炸了幾個小坑,打壞了一個油井架,一個人間接受了輕傷,造成了500美元的損失。第一次入侵美國就這樣不痛不癢的結束(這艘伊-17潛艇1943年8月被美軍飛機擊沉)。

    又過了四個月,另一艘日本潛艇伊-25侵入美國,6月21日夜,伊-25潛艇在美國俄勒岡州哥倫比亞川河口浮出水面。艦長把岸邊的伏爾特·施思第陸軍基地誤認為潛艇基地,決定炮擊這個目標。伊-25打了17發炮彈就下潛溜掉(太吝嗇了,大老遠來還可惜炮彈)。美軍基地不明真相,命令燈火管制,保持防禦態勢,這次炮擊同樣不痛不癢:大部分炮彈落在棒球場和沼澤地,只有一發切斷了電話線,造成一會功夫通訊中斷,還有一個美軍士兵奔跑時摔傷。這次炮擊又創下第二個記錄,這成為美國本土上第一個被外軍攻擊的軍事基地。

    【伊-25 】

    【“金魚兒”】

    【藤田信雄】

    9月,這艘潛艇又靠近美國西海岸,這次不打炮了,改派飛機轟炸了。

    伊型潛艇是日本大型潛水艇,不僅安裝大炮,而且很運載有水上起降的小型飛機。這種飛機實在太袖珍了,以至於日本人都給它起了個外號:“金魚兒”。9月9日清晨,“金魚”小飛機起飛執行轟炸美國大陸的任務,看上去好可怕,實際情況相當搞笑,飛機上只有駕駛員藤田信雄和偵察員奧田省三,用來轟炸美國的只有兩枚76公斤重的燃燒彈。這架小不點飛機根本沒有被發現,一直飛到俄勒岡州森林地帶,飛行員匆匆扔下燃燒彈飛回去了。原想引發森林大火,可是還沒有燒起來,就被美國的森林警察撲滅了。

    【這又成為美國大陸唯一被外軍飛機轟炸的地方。】

    伊25潛水艇就這樣結束了它入侵美國本土的任務,第二年它受到懲罰,被美軍一艘驅逐艦擊沉。

    說點題外話,這個駕機空襲美國本土的歷史第一人的日軍飛行員藤田信雄,戰後還被俄勒岡州布魯金斯市請去,被作為“唯一空襲美國本土的敵國英雄”而受到熱情款待。羞愧難當的藤田將自家祖傳武士刀贈給了布魯金斯市,餘生致力於美日友好,他還囑咐死後要將自己骨灰的一部分撒在在當年轟炸過的美國森林裡。參考文章:日本唯一一次轟炸美國本土

  • 7 # 大國布衣

    1939年,日本為發動侵略戰爭,擬定了兩個不同方向的作戰計劃,即“北上”和“南下”,日本最初極為重視蘇聯豐富的戰爭資源,意欲入侵蘇聯佔領西伯利亞,但是“北上”計劃並不順利,同年日軍與蘇軍在諾門坎地區進行了長達4個月的激烈交戰,最終日軍遭到了自日俄戰爭以來首次最慘重的失敗。“北上”吃了敗仗,日本知道蘇聯不好惹,於是就啟動第二方案,“南下”,目標直指東南亞地區,這裡有日本極為緊缺的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其他戰略資源。

    但是在東南亞,西方勢力盤根錯節,荷蘭人在印尼、美國人在菲律賓、英國人在中南半島都已經殖民很長時間,日本要佔領東南亞達到攫取資源的目的,就必須要先打敗這些西方國家,而這當中,美國是日本不得不特別重視的一個對手。由於日美兩國奉行完全對立的東亞政策,日美在東亞必然發生利益碰撞。

    偷襲珍珠港,屬於日本的孤注一擲,一邊是中國抗日鬥爭打亂了日本的戰略部署,另一邊是隨著國際加緊對日本的石油封鎖,導致日本不得不鋌而走險,不惜偷襲轟炸珍珠港,使美國對日宣戰,日本亦同時對美宣戰,引發太平洋戰爭。

    偷襲珍珠港的成功,大大增強了日本人的自信心,珍珠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所在的夏威夷群島,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與這些地區的距離都不超過3000海里,是美軍在太平洋最重要的中轉基地,日本人的設想是隻要拿下太平洋上的制空制海權,就可以使南下暢通無阻,偷襲珍珠港一旦成功,則可對美國形成戰略上的優勢。

    但是,日軍偷襲珍珠港雖然成功了,但並未給美軍造成巨大的損失。美軍陣亡2000多人,日機共擊毀炸傷40餘艘美軍艦艇,飛機200多架,美軍主力戰艦“亞利桑那”號被1760磅重的炸彈擊中沉沒,艦上1177名將士全部殉難。而日機的主要攻擊目標航母艦隊則幸運的躲過了日機的偷襲。可以說,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方面也有不幸中的萬幸,這些幸運躲過日機轟炸的航母,後來成為擊垮日軍的殺手鐗。美國太平洋艦隊儘管在偷襲珍珠港事件中損失慘重,但總體實力依然足夠強悍,日本實際上並沒有達到最大化的成功。

    偷襲珍珠港的成功,實際上是日軍一次冒險,試探性的進攻,而珍珠港距離美國本土近3000海里,日本的飛機續航能力一般,在長途奔襲的情況下,所攜帶燃油根本無法逼近美國本土。更何況,日本偷襲珍珠港,意在向美國宣戰,其最終目的是爭奪東南亞的控制權,捨近求遠去攻打美國本土,這是最致命的決定,弄不好被早已厲兵秣馬,早就想加入二戰的美國人反殺。

    日本有一萬個理由不能去攻打美國本土,且不說中間隔著浩瀚太平洋,日機還沒飛到美國本土估計就因為燃油耗盡而葬身大海了。再說,日本急需石油,本土石油儲備僅能維持半年,南下早已刻不容緩,東南亞能否全面佔領,取決於日軍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交鋒誰能最終勝出,因此,日本幾乎是舉傾國兵力,在東南亞展開進攻態勢,偷襲珍珠港的成功,只不過為了能公開發動太平洋戰爭,與美國不用遮遮掩掩,來個明明白白的決一勝負。

  • 8 # 史料不輯

    日軍偷襲珍珠港是為了佔領東南亞,而不是要進攻美國本土,日本人再瘋狂也不敢進攻美國本土。

    日軍偷襲珍珠港是日本長期推行侵略擴張的必然結果,對於美國來講,這也是他長期援助日本戰略物資的罪有應得。

    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國力很小,但野心很大的國家。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就積極對外擴張,不僅要獨霸中國,還要征服整個亞洲,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1927年,日本在“東方會議”中明確提出“欲征服支那,比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對於日軍的侵華,美國作為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反感。

    1931年,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美國國務卿曾在此時與日本達成祕密協議,承諾不干涉日本在東北的行動。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美國依舊沒有制裁日本的想法,反而將日軍視為在遠東的反共力量。

    從九一八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軍戰略物資,諸如石油、鋼鐵、汽車、飛機等幾乎全部從美國進口。因為缺少物資,日軍在中國就牛逼了兩年,從1939年開始一直龜縮在鐵路沿線。

    因為燒不起汽油、打不起子彈,日本正規軍在中國被當成治安部隊用,天天上山打游擊,下鄉搞掃蕩。即便有大戰,日軍也很少離開鐵路超過200公里。

    中國當時的基礎設施基本為零,日軍卡車又很少,有卡車也捨不得燒油,一旦超過200公里,後勤補給就非常困難,很容易被中國軍隊圍困。

    儘管報紙不斷傳來日軍在中國節節勝利的訊息,但由於已經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難以展開有效的進攻,日本很快被戰爭拖垮。

    1940年後,日本高檔餐廳也僅能供應進口的廉價大米和土豆。1941年4月後,日本在主要城市實行配給制,即只有拿著配給券才能買大米、買火柴。當年12月,日本99%的百姓被納入配給範疇。

    二戰中,美國一直在發戰爭財,他們並不排斥貸款、借錢給日本,但是日本與德國、義大利勾結在一起,讓美國國內很多人不滿意,尤其是日本的擴張已經威脅到美國在菲律賓的利益了。

    美國表示可以借物資給日本,但要求日軍必須退回到七七事變前的勢力範圍,離東南亞遠一點。美國的條件是日本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美日關係因此迅速降溫,但美國始終不認為日本有膽量同美軍開戰。

    石油、橡膠是工業革命後最重要的兩種物資。東南亞橡膠產量全球第一,僅荷屬東印度每年石油產量就800萬噸,而日軍一年的消耗才500萬噸。當德國的節節勝利,吸引了歐洲大量兵力時,日本認為東南亞已經成了真空地帶,拼死一搏還是有機會的。

    日本最初的計劃用集中海軍全部力量進攻美軍在菲律賓的基地,迫使太平洋上的美軍前來救援,然後日本海軍“以逸待勞、近海決戰”。不過日本海軍認為這種傳統戰法已經跟不上新武器的發展了,而且很容易將戰爭拖入持久戰。

    山本五十六給日軍制定的作戰計劃是偷襲美軍在珍珠港的軍事基地,然後同時發動“東南亞戰役”。珍珠港是太平洋的重要樞紐,日軍空襲得手後,菲律賓的美軍整整四個月都沒有得到援助,所以日軍才能用五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就吞併東南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安裝了兩條寬頻,有什麼方法把兩家運營商的寬頻聚合起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