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43769950533

    野生三文魚的寄生蟲比較多,以異尖線蟲最常見。不過海水寄生蟲無法在人體內長期生存,因此主要是引起腹痛腹瀉,只有極個別情況有消化道穿孔。

    相比而言,養殖三文魚的寄生蟲可能會少一些,這主要得益於漁藥的使用。淡水養殖的虹鱒魚有時也會被用來做刺身,但風險大於三文魚,這是因為淡水魚中的寄生蟲可以在人體內生存,其中最常見的是肝吸蟲。如果擔心寄生蟲,可以將魚在-20度冷凍至少1天,寄生蟲可以被凍死。

    生吃時海鮮中的硫胺素酶能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B1,此外,適度加熱不僅不會使三文魚中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受到破壞,反而更有利於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生吃不可避免會有細菌和寄生蟲,生吃三文魚不是最佳方案。任何魚類都應當烹飪煮熟後食用。

    擴充套件資料:

    吃三文魚注意事項:

    1、高溫

    一般三文魚中的寄生蟲分為線蟲和卵蟲,它們存在於肛門、腹部及尾部。透過高溫可以很好的消滅寄生蟲,一般溫度在70℃就能完全殺死寄生蟲。

    2、冷凍

    一些國家的環保和衛生部門出臺了針對性的食品安全法規,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魚肉必須在零下35℃冷凍15個小時,或零下20℃冷凍7天后才能食用;

    歐盟的標準則是在零下20℃冷凍超過24小時。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規定,在選購原材料時,將魚類冷藏於零下20℃24小時,一般能殺死魚類中的寄生蟲。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攝像頭手機遮住一個鏡頭還能拍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