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小佳的慧慧

    因為漢娜卻喪失了面對米夏的勇氣。米夏最終選擇了和漢娜一樣,用生命去捍衛這個卑微的秘密。兩人的故事並沒有因為漢娜的入獄而終結,在隨後的人生中,米夏慢慢體會到了漢娜的想法。他開始給獄中的漢娜寄去各種錄著自己朗讀聲音的錄音帶,漢娜也開始了識字,並給米夏寄去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但米夏卻始終沒有回信。十八年過去了,在獄中表現良好的漢娜獲得了假釋,終於能夠和米夏見面了,可是面對這一機會,漢娜卻喪失了勇氣,她以上吊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擴充套件資料

    在《朗讀者》的謎中,無疑漢娜的認罪之謎最令人費解。一個女人在戰爭期間放棄自己安定的生活,入伍做了集中營女看守;繼而又在審判期間放棄自己辯護的權益、寧願認罪被判無期徒刑,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要掩蓋自己是文盲,不認識字而已。施林克用這個多少有些奇崛的故事文字,告訴我們雖然罪行是無可爭辯的,但是對於犯罪者是無法簡單判定的。對於個人與歷史的關係,《朗讀者》做出了這樣一種值得警醒的反思。而在這部小說的後兩部分,接觸到最多的詞彙,是“麻木”二字,在漢娜一案中:審判者是麻木的;旁聽者是麻木的;甚至證人——集中營的倖存者也是麻木的。反而倒只有漢娜這個站在被告席上的人表現出豐富的性格:時而倔犟、時而驕傲,甚至有些天真——尤其是她反問法官(只有職業表情的人)“換了您會怎麼做呢?”這無疑是對自認是無罪的人、自認是正義者的拷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女排首戰2-3負於泰國女排,還能實現進入世錦賽四強的目標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