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哥雜談

    吳三桂本質上是個政治投機客,清軍入關前夕,中國有三股主要勢力:一是行將傾覆的大明王朝,二是風頭正盛的李自成農民軍,三是新興勢力後金。

    吳三桂當時孤守山海關,前有農民軍,後有後金軍,明朝氣數已盡,吳三桂要麼選擇做大明忠臣,拼死一博獻身,要麼在李自成和皇太極之間二選一。

    吳三桂不想做忠臣,但選擇李自成,看看農民軍攻破北京後所做所為,就不是鼎定新朝的氣象,與流寇無異。可皇太極卻給他許諾了種種好處,最終確實也實現了承諾。所以吳三桂權衡利弊後,最終選擇了後金。

    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后,擁兵自重,影響力日益擴張自長江以南,成為清朝巨大的威脅,對清政府而言,三藩之重遲早必須解決。此時,吳三桂要麼自行請辭,只享受榮華富貴,要麼放手一博,起兵反清,只可惜這次他選錯了。

  • 2 # 坐在山頂喝茶看夕陽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明朝滅亡,留給吳三桂的有三條路,1.就地解散關寧軍,從此過隱居生活。2.投靠後金或者李自成。3.率部一路輾轉到南京,和明朝殘餘勢力匯合東山再起。吳三桂是一個有眼光的人,1絕對不選,3看似可以,還可以獲得要職,但是吳三桂的前任長官們下場怎樣,他比誰都清楚。降清以後,吳三桂帶著關寧軍做突擊前鋒,一路從北邊打到西南,同樣為了是遠離清朝廷核心,說白了就是自保。康熙撤蕃,實際上就已經把吳三桂逼上了一條死路,吳三桂接受清朝的撤蕃,意味著他很有可能在交出權利以後被朝廷背後幹掉,拒絕撤蕃,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造反的名義進行剿滅。所以,一旦撤蕃,就意味著吳三桂的死路到了,與其被下黑手,還不如直接起兵進行反抗,對於吳三桂而言,都是死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8d胸罩是什麼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