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凍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的活動層,下層為多年凍結層。中國的多年凍土主要分佈於東北高緯度地區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東北高緯地區多年凍土南界的年平均氣溫在–1°~1℃,青藏高原多年凍土下界的年平均氣溫約為–3.5°~–2℃。
由中國自行設計、建設的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成功穿越了約550千米的連續多年凍土區,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凍土地區的最長鐵路。多年凍土的活動層反覆凍融及冬季不完全凍結,會危及鐵路路基。青藏鐵路建設者創造性地提出了“主動降溫、冷卻路基、保護凍土”的新思路,採用了熱棒新技術等措施。
青藏鐵路格拉段,其中西大灘至安多為連續多年凍土分佈區。青藏鐵路路基兩側的熱棒散熱工作原理:熱棒地上部分為冷凝段,地下部分為蒸發段,當冷凝段溫度低於蒸發段溫度時,蒸發段液態物質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卻成液態,回到蒸發段,迴圈反覆。
(2015·新課標)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凍土的年平均氣溫比東北高緯度地區低的原因:青藏高原緯度低,海拔高,太陽輻射強;(東北高緯地區年平均氣溫低於-1℃~1℃,可以形成多年凍土。)青藏高原氣溫年較差小,當年平均氣溫同為-1℃~1℃時,冬季氣溫高,凍結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凍土。
(2015·新課標)根據熱棒的工作原理,判斷熱棒散熱的工作季節為冬季,依據:冬季氣溫低於地溫,熱棒蒸發段吸收凍土熱量,(將液態物質汽化上升,與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觸,凝結,釋放出潛熱,)將凍土層中的熱量傳送至地上(大氣)。
(2015·新課標)熱棒傾斜設定的原因:使棒體能深入鐵軌正下方,保護鐵軌下的路基(多年凍土)。
多年凍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的活動層,下層為多年凍結層。中國的多年凍土主要分佈於東北高緯度地區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東北高緯地區多年凍土南界的年平均氣溫在–1°~1℃,青藏高原多年凍土下界的年平均氣溫約為–3.5°~–2℃。
由中國自行設計、建設的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成功穿越了約550千米的連續多年凍土區,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凍土地區的最長鐵路。多年凍土的活動層反覆凍融及冬季不完全凍結,會危及鐵路路基。青藏鐵路建設者創造性地提出了“主動降溫、冷卻路基、保護凍土”的新思路,採用了熱棒新技術等措施。
青藏鐵路格拉段,其中西大灘至安多為連續多年凍土分佈區。青藏鐵路路基兩側的熱棒散熱工作原理:熱棒地上部分為冷凝段,地下部分為蒸發段,當冷凝段溫度低於蒸發段溫度時,蒸發段液態物質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卻成液態,回到蒸發段,迴圈反覆。
(2015·新課標)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凍土的年平均氣溫比東北高緯度地區低的原因:青藏高原緯度低,海拔高,太陽輻射強;(東北高緯地區年平均氣溫低於-1℃~1℃,可以形成多年凍土。)青藏高原氣溫年較差小,當年平均氣溫同為-1℃~1℃時,冬季氣溫高,凍結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凍土。
(2015·新課標)根據熱棒的工作原理,判斷熱棒散熱的工作季節為冬季,依據:冬季氣溫低於地溫,熱棒蒸發段吸收凍土熱量,(將液態物質汽化上升,與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觸,凝結,釋放出潛熱,)將凍土層中的熱量傳送至地上(大氣)。
(2015·新課標)熱棒傾斜設定的原因:使棒體能深入鐵軌正下方,保護鐵軌下的路基(多年凍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