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鄔奇偉

    先秦無諸暨之名,自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設會稽郡置諸暨縣,除新莽時期、唐光啟年間、元至正十九年曾一度改為疏虜、暨陽、諸全州以外,均以諸暨之名見於典籍,直至今日,為浙江望縣。

    諸暨縣名的來歷,歷來多有探求,眾說紛紜,各持一端,向無定說。清乾隆《紹興府志》及光緒《諸暨縣誌》對前人陳說作了概括,但未能統一說法。《紹興府志·地理志》說:“(諸暨)周為越允常之都。《路史》:夏后氏後。諸暨有諸山暨浦,允常之都。春秋時句無地,或曰夫概王之故邑,先名上諸暨,亦曰句吳。《國語》:句踐之地,南至句無,韋昭解:今諸暨有句無亭是也。《水經注》:諸暨縣,古越地也,夫概王之故邑,先名上諸暨,亦曰句吳矣。寇仲溫《諸暨縣記》:諸暨,櫧概也,吳王闔閭弟夫概所封之地。”

    光緒《諸暨縣誌·沿革表》基本沿襲《紹興府志》,隱去《路史》、《水經注》及寇仲溫的吳王闔閭弟夫概封邑之說,堅持越王之都,句無之地,並糾正縣南句乘山之“句乘”為“句無”之訛。

    以上材料概括起來有三點:一、越王允常之都,地名句無;二、夫概王之封邑,曰句吳;三、有諸暨浦,或稱櫧概。後之論者,一般未及句無(或句吳),只就諸暨加以闡發,以致望文生義,於諸暨本義大相徑庭。一種說法是縣西有山,山上多櫧木,所以稱為櫧山,省而為諸山,又有概浦,省而為既浦,轉音為暨浦,諸暨因此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境有五洩山、七十二峰、峰戀林立,認為諸山即諸多山峰,又有概浦,因稱諸暨。又有一種說法是說“禹會計而諸候畢及也”。“諸,眾義;暨者,及也。諸侯畢及而停留於此,故稱諸暨。還有諸國暨國南遷,無諸夫概封邑,諸物萃聚等說法,莫衷一是。其實這些說法都是從諸暨二字的字面理解,且以今音來釋古音,不免牽強附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吃辣就胃疼肚子疼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