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51710051916

    答案選擇C。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由已經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統計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

    由於小行星帶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估計為數多達50萬顆,這個區域因此被稱為主帶。距離太陽約2.17-3.64天文單位的空間區域內,聚集了大約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帶。

    這麼多小行星能夠被凝聚在小行星帶中,除了太陽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起著更大的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小行星帶的物理特徵

    一、構造

    小行星帶包含兩種主要型別的小行星。

    1、在小行星帶的外緣,靠近木星軌道的,以富含碳值的C-型小行星為主,此類小行星佔總數的75%以上。與其它的小行星相比,顏色偏紅而且反照率非常低。它們表面的組成與碳粒隕石相似,化學成分、光譜特徵都是太陽系早期的狀態。

    2、靠近內側的部分,距離太陽2.5天文單位,以含矽的S-型小行星較為常見,光譜顯示其表面含有矽酸鹽與一些金屬,但碳質化合物的成分不明顯。

    二、自轉週期

    測量小行星帶中巨大小行星的自轉週期顯示有一個下限存在,直徑大於100米的小行星,自轉週期都超過2.2小時。

    三、公轉碰撞

    小行星帶高密度的天體分佈使得彼此間的碰撞頻繁(天文學的時間尺度)。在小行星帶中半徑為10公里的天體,平均每一千萬年就會發生一次碰撞。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會展的概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