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樹臨風39585
-
2 # 上善若水231729154
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只不過就是各民族的習俗不同,慶祝節日的方式各有特色,傳說中秋佳節的說法也各有不一樣的傳說。在我的家鄉秦嶺山下以北一帶,有這樣一句話”年怕中秋月怕半“。只要一過中秋節,天會慢慢的越來越短,氣候也會越來越冷,離年關也就會越來近,一過中秋節年己過去大半年了。而農活也即將接近尾聲,農民也快到了農閒時節,可以乘著十五的月光,全家人坐在一起享受著五穀豐收帶來的果實。
在我們的家鄉傳統風俗上,講究女兒給孃家送月餅,孃家正好也是各種水果成熟的季節,孃家在中秋節這天在自己果樹上,摘些桃,梨 ,核桃,棗,柿子,等果木來招待女兒,女婿,外孫子。而人們又講究每家每戶到十五傍晚時分,家家戶戶烙糖包子,到晚上全家人團聚在一起,點起香臘,先供給祖先,然後圍到桌子周圍,算啦家常算議事,如果天高星稀就會預示著來年莊稼必然要旱,如果這天晚上雲遮月,就說明來年莊稼不缺雨水,五穀必定會大豐收,讓全家人歡歡樂樂的度過這中秋佳節。
所以,中秋佳節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喜慶的事,而對我們農民來說是最為高興,歡樂的事。在這一天都可以盡情享受著五穀豐收的喜悅,又可以享受到天侖之樂的幸福,還可以盡情的享受到大自然的輝煌的夜景,觀賞著嫦娥奔月的美好月亮。
五十年代初,上小學時,聽老師講,八月十五吃月餅是為了殺韃子,在月餅中夾藏約定八月十五舉事的紙條。那時候信,後來不信了,那得做多少月餅啊!小時候,人們都很窮,不象現在賣月餅的那麼多,買月餅的人那麼多。家家烙張紅糖餅,條件好的,裡面放點芝麻,就算過節了。直到七十年代還有烙糖餅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