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62070693800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原文如下: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譯文: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

    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那麼,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擴充套件資料: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範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

    “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哲學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要不要買車?現在的交通到處堵得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