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突然義烏
-
2 # lanfengkd
中國的早期儒家孔子都被視為德性倫理學代表。
與目的論、義務論最大的不同之處,德性倫理學是不會依照單一標準去判斷該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而是從整體判斷。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中國的孔子都被視為德性倫理學代表。代表作有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Ethica Nicomachea,EN)、孔子的《論語》、麥金泰爾的《追尋德性》(After Virtue)。
我們對本文論題持否定的回答。我們擬對認為用德性(和惡)的詞彙足以描繪儒家道德人生觀(儒家之道)提出反對,同時,我們堅持,早期儒家既不是德性論的,也不是性惡論的,它在西方過去[按照亞里士多德關於品德(aretē)這一術語的理解]或者現在(以康德或者功利主義原理為基礎的倫理理論來理解)都沒有近似的對應物。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主張:(1)最好以角色倫理學(role ethics)描繪早期儒家;(2)儒家的角色倫理學在東西方哲學和宗教中,都是自成一體的;(3)這種角色倫理學首先具體體現於把人類視為關係中的人而不是個體自我的獨特的觀點中;其次(4)也體現於視家庭情感為發展圓滿的道德能力和宗教情操的入手處的特有的道德人生觀中。詳盡地探析角色倫理學超出了本文的範圍[1],本文擬反駁一切將早期儒家和亞里士多德、康德、邊沁與密爾抑或他們的同時代追隨者們扯到一起的努力,由此而給我們上述解釋提供一個基礎,並且意在申辯:將家庭價值,吸收到21世紀超越種族、國家與宗教邊界的、能切己反省的、是非分明的公民道德和倫理觀中,具有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