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zw6407

    承先啟後的“復興期”

    所謂承先,是指繼承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實驗在方法論上“移植、改造、融合、創新”的特點。啟後,則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教育改革實驗走過了從移植模仿到探索求新的歷程。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之後,中國的中小學教學工作走上正軌,經過短暫的教學規範重建,很快轉到對質量和效益的高度關注。首先是教育理論和教學法的移植,如蘇聯贊科夫等的發展性教學思想、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最佳化理論、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理論、阿莫納什維利等的合作教育學思想,美國布魯納的結構課程理論、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德國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理論等,先後由學者譯介過來,對中國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衝擊,發現法、暗示教學法,還有美國學者蘭本達的“探究研討法”等,在實踐界都有不少模仿式的實驗。李吉林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實驗”等也開始出現。

    在這一時期,20世紀40年代前中國第一股教育實驗熱浪中,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俞子夷、廖世承、李廉方、雷沛鴻等人的教育實驗,其歷史地位都得到了重新評價,為客觀、正確地研究中國教育實驗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條件。俞子夷、李廉方等人的教學法實驗等,具有科學研究性質,以探索教育自身的內部規律為目的。陳鶴琴的“活教育”實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實驗等,則主要在學校乃至社會教育整體變革層面力圖體現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巨蟹座男生和摩羯座女生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