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秀美的河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遇上一個相知的人,兩個人相知不分距離的遠近,因為即使是遠隔萬里,也能領會到對方的思緒。
形容彼此雖然相隔萬里但好比鄰居一樣親近。
出處:
唐代張九齡的《送韋城李少府》中的詩句,全文如下: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擴充套件資料:
《送韋城李少府》是張九齡任職洪州時送別摯友所作。寫得氣度恢宏,意境開闊,特別是“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為後人傳誦。
張九齡(678~740),唐代詩人。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武后神功年間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713)應“道侔伊呂科”舉,得高第,授左拾遺。累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後受李林甫排擠,罷政事,貶為荊州長史。張九齡卒年,新舊《唐書》皆同。惟享年68歲之說,據徐浩碑銘載應為63歲。
張九齡是盛唐前期重要詩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詩,在唐詩發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著有《張曲江集》20卷。《全唐詩》編存其詩為3卷,所收較集本為多,但所增者是否張九齡之作,甚可疑。如卷四九《答陸澧》五絕一首,即為朱放所作。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何格恩著有《張九齡年譜補正》及《曲江年譜拾遺》(《嶺南學報》第 4卷第1、2期),另外《張曲江詩文事蹟編年考》)(《廣東文物》雜誌第5期),可資參考。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秀美的河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遇上一個相知的人,兩個人相知不分距離的遠近,因為即使是遠隔萬里,也能領會到對方的思緒。
形容彼此雖然相隔萬里但好比鄰居一樣親近。
出處:
唐代張九齡的《送韋城李少府》中的詩句,全文如下: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擴充套件資料:
《送韋城李少府》是張九齡任職洪州時送別摯友所作。寫得氣度恢宏,意境開闊,特別是“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為後人傳誦。
張九齡(678~740),唐代詩人。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武后神功年間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713)應“道侔伊呂科”舉,得高第,授左拾遺。累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後受李林甫排擠,罷政事,貶為荊州長史。張九齡卒年,新舊《唐書》皆同。惟享年68歲之說,據徐浩碑銘載應為63歲。
張九齡是盛唐前期重要詩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詩,在唐詩發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著有《張曲江集》20卷。《全唐詩》編存其詩為3卷,所收較集本為多,但所增者是否張九齡之作,甚可疑。如卷四九《答陸澧》五絕一首,即為朱放所作。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何格恩著有《張九齡年譜補正》及《曲江年譜拾遺》(《嶺南學報》第 4卷第1、2期),另外《張曲江詩文事蹟編年考》)(《廣東文物》雜誌第5期),可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