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54266678920
-
2 # Star丶不認真
古人呼名,是有許多忌諱的。《儀禮·士冠禮》雲:“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自謙稱名,他人則稱字也。”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如果他人是平輩,關係好,必稱字而不用名,以示親切。生疏的人之間稱名,長輩或者高者對下稱名。但用字稱呼某人,則表現了特別的關係。拓展資料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常見的有:
1.長幼排序: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長兄,字孟跛;
2.意義相同: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
3.意義相近: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
-
3 # 使用者6602652349876
呵呵,樓上覆制貼上一大篇,沒有答到點子上。
古人忌諱直呼他人姓名(可能是上古原始宗教的遺俗),所以在男子成年後要另起表字。
只有長輩和上位者才能稱呼某人的姓名,其他人應該稱呼他的字,否則就是不尊敬,失禮。
隨著時代的變遷,至少到元朝時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再有表字,表字成為地位的象徵。常見有人在讀了幾天書或有了幾個錢後請先生起個表字。
古人取字號是為了表現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是中國獨特的語言文化現象,很有講究,命字方法主要有幾個原則:
①同義反復。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諸葛亮字孔明,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②反義相對。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餘(增多)。曾點(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朱熹(火亮)字元晦(昏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