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王烈所在的封國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賊說:“我見牛而生邪念一時糊塗,從今以後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後,希望不要讓王烈知道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將此事告訴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數量的布贈送偷牛人。有人問王烈:“這人已經偷了東西,害怕您知道這件事,您反而贈送他布,這是為什麼呢?”王烈回答說:“春秋時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駿馬並殺了吃,(穆公抓獲偷馬人後)卻賞賜偷馬人酒喝。(後來)偷馬人(在戰場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來救穆公的大難。現在這個偷牛人改悔他的錯誤,怕我知道這件事,這表明他已懂得羞恥。懂得了廉恥,那麼向善之心就會產生,所以贈給他布勸勉他向善。”
過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著重擔,有一個人見到後主動替他挑著走了幾十裡,快到老人家的時候,這人才放下擔子離去,老人問他姓名,他沒有告訴。過了不久,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劍丟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見這把佩劍,想不管它就離去,又擔心後面的過路人撿去,劍的主人就會永遠失去佩劍,想拾起帶走再去尋找失主,又擔心出現差錯,於是就守著這把劍。到了傍晚,佩劍主人返回時遇到了這位守劍人,正是上次代為挑擔的那人。這位老人拉住他的襖袖,說道:“您上次替我挑擔,沒能知道您的姓名,現在您又在路邊看守我丟失的佩劍,沒有比您再仁厚的人了,請您告訴我姓名,我要把您的尊姓大名告訴王烈。”於是告訴了老人。
老人又告訴了王烈,王烈說:“世上這位仁厚君子,我沒能見到。”就讓人設法弄清身份,原來是過去那位偷牛的人。王烈於是派人特地彰顯他的家庭住地並樹為榜樣。
當時王烈所在的封國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賊說:“我見牛而生邪念一時糊塗,從今以後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後,希望不要讓王烈知道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將此事告訴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數量的布贈送偷牛人。有人問王烈:“這人已經偷了東西,害怕您知道這件事,您反而贈送他布,這是為什麼呢?”王烈回答說:“春秋時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駿馬並殺了吃,(穆公抓獲偷馬人後)卻賞賜偷馬人酒喝。(後來)偷馬人(在戰場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來救穆公的大難。現在這個偷牛人改悔他的錯誤,怕我知道這件事,這表明他已懂得羞恥。懂得了廉恥,那麼向善之心就會產生,所以贈給他布勸勉他向善。”
過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著重擔,有一個人見到後主動替他挑著走了幾十裡,快到老人家的時候,這人才放下擔子離去,老人問他姓名,他沒有告訴。過了不久,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劍丟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見這把佩劍,想不管它就離去,又擔心後面的過路人撿去,劍的主人就會永遠失去佩劍,想拾起帶走再去尋找失主,又擔心出現差錯,於是就守著這把劍。到了傍晚,佩劍主人返回時遇到了這位守劍人,正是上次代為挑擔的那人。這位老人拉住他的襖袖,說道:“您上次替我挑擔,沒能知道您的姓名,現在您又在路邊看守我丟失的佩劍,沒有比您再仁厚的人了,請您告訴我姓名,我要把您的尊姓大名告訴王烈。”於是告訴了老人。
老人又告訴了王烈,王烈說:“世上這位仁厚君子,我沒能見到。”就讓人設法弄清身份,原來是過去那位偷牛的人。王烈於是派人特地彰顯他的家庭住地並樹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