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1987

    漢代以後,只有北魏承襲漢制,法律明文規定有斧鉞之刑(即腰斬)。直至明初,朱元璋大興文字獄,對不肯與他合作的知識分子濫施淫威,也有在法令之外使用過斧鉞之刑。著名詩人高啟在入明後對朝政有所不滿,擢升他為戶部右侍郎時辭官不就,回到原籍吳淞江畔的青丘隱居,以教書為生。有一次,他作了一首《宮女圖》詩:“女奴扶醉踏蒼苔,明月西園侍宴回。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詩中對宮廷生活寓有嘲諷之意,朱元璋見到此詩非常生氣,有心懲治他,一時又找不到藉口。後來,高啟受蘇州知府魏觀知遇,把全家遷至郡城居住。魏觀在府衙大興土木,有一天高啟為他作上梁文,文中對朝政又進行了譏諷。朱元璋得到爪牙們的密報後,就下令將高啟逮捕法辦,加諸斧質腰斬於南京。

  • 2 # 使用者272290773235

    根據歷史記載,高啟的死和他自己編寫的文章有關,他編寫的《上梁文》是為蘇州知府修復舊址所創作的,但是由於蘇州知府修葺的那個舊址曾經是張士誠的舊址,於是蘇州知府被朝廷的人誣告有謀反之心,明皇信以為真,降罪於蘇州知府,而高啟因為為知府修葺舊址編寫文章,因此受到牽連,最後被判為腰斬。

    那麼高啟的死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其實根據所查閱的資料,不難發現高啟真正的死因並不是因為一篇文章而死,那麼究竟高啟是怎麼死的呢?其實高啟的真正死因源於明皇的記恨,明皇之所以記恨他是因為在高啟還在朝為官的時候,明皇懷疑他作詩諷刺自己,所以一直對他耿耿於懷,由於明皇沒有他的把柄,不能任意處置他,因此當蘇州知府修葺舊址被有心人士拿來大做文章,而高啟在這件事上也有所牽連的時候,明皇就順理成章地處置了他。從高啟的死因上不難看出雖然高啟的曾經非常輝煌,但是最後卻落得悲慘的下場,不得不讓人們為一顆耀眼的星星瞬間的隕落而感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坦坦蕩蕩月華星光。喜歡去做夢,因為夢想很美”是劉德華哪首歌裡的詞啊?我好喜歡,就是不知道歌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