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怪軟體管家
-
2 # 聰明的小龍女
西漢高祖長孫趙王劉肥長子齊王劉襄立有大功可惜還是錯失帝位鬱鬱而終,大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文韜武略卻難登帝位蒙冤被殺,明朝太祖朱元璋十五子寧王朱權握有兵權卻中兄之計失權失位憂憤而亡。
-
3 # 使用者67724358697
一、漢朝。
西漢時期,西安就隸屬於中原河南司隸州;東漢稱司隸校尉部,由洛陽統領。
東漢是西安十三朝之一,東漢末年,漢獻帝先被董卓抓去西安(長安)。西安被曹操攻破後,漢獻帝又被曹操抓去許昌(許都)。
二、唐朝。
西安(長安)唐朝年間行政區劃就屬於吐蕃。並由吐蕃扶持唐廣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長安)稱帝。
西安(長安)關中地區唐朝年間就被吐蕃攻破,成為唐朝年間最大的笑話,“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因為不能“長治久安”,唐以後宋代“長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從未攻佔拉薩,而吐蕃攻佔了西安(長安)關中地區。
(那麼就需要和親。)
三、明朝。
西安關中是漢人明朝的傷心地,明朝實際亡於陝西。
眾所周知,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
1、朱標去過西安即死,朱元璋大為惋惜,認為西安風水不好。
朱標是朱元璋的親骨肉,朱元璋親自指定的太子人選,朱標不死,明成祖朱棣很大程度上也不會反建文帝。
2、朱元璋遠見卓識,果然,明末天下大亂,首先是從陝西(時屬延安府)開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陝西的受災之早,受災之重。民不聊生無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謂“天降奇荒,所以資(李)自成也。”
萬曆在位48年間(1573-1620年)有災荒記載的就佔25年,崇禎年間幾乎連年災荒。
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發生大旱,次年即崇禎元年繼續大旱,其中陝北受災程度最重。
崇禎三年,災區擴大到全陝。到崇禎六年,旱蝗霜三災並至,全省大飢。
3、明末西安人張獻忠,屠川作《七殺詩》: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清末入川的,只有張獻忠一批人馬,和吳三桂所部清軍。
吳三桂雖然降清,但卻是“復君父之仇”(崇禎死於李自成),誓對南明政權“不忍一矢相加遺”。
張獻忠試圖“堅壁清野”倒是極有可能。
回覆列表
在我看來,無論是哪一個朝代,皇子錯失皇位就代表著與皇帝寶座無緣,無論他能力的高低,還是因為受了別人的牽連,最終無法成為皇帝,無法抱怨任何人!
西漢王朝漢景帝的長子叫做劉榮,是漢武帝劉徹的兄長,他曾被漢景帝立為太子,但後因為他的母親慄姬品質不好,不大度,受到牽連被廢,膠東王劉徹取代他成為太子。
後來又因侵佔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給他刀筆,欲寫信直接向景帝謝罪,郅都不許。竇太后堂侄魏其侯竇嬰派人悄悄送給劉榮刀筆,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後,在中尉府自殺。
唐朝李世民的三兒子吳王李恪,是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在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立誰為太子一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塊心病。吳王李恪英武果敢,深得太宗的寵愛,在決定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之後,又有了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後被長孫無忌勸阻,最終與皇位無緣!
後來李恪因為牽連房遺愛謀反之案,被太尉長孫無忌所害,以國公之禮,葬於高陽原。李恪最終不能登上皇位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血緣的問題,他是隋朝的血脈,這一點是他永遠改變不了的!
明朝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朱高煦,他是朱棣的二兒子,朱棣在北平起兵,率軍南下,他讓長子朱高熾留守,次子朱高煦隨軍出征。原來朱高熾身體肥胖,且患有足疾,而朱高煦身強體壯、驍勇善戰。在靖難之役過程中,朱高煦戰功卓著,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成祖屢瀕於危而轉敗為功者,高煦力為多”。朱棣也多次暗示朱高煦,是有機會做繼承人的,但朱棣最終還是選擇了朱高熾!
朱高煦並沒有對皇位失去想法, 在自己的侄子明宣宗繼位之後便起兵造反,但後來失敗了,最終被滿門抄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