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葳蕤”讀音:wēi ruí 2、解釋 ①草木茂盛枝葉下垂貌。 漢 東方朔 《七諫·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 南朝 梁 江洪 《詠薔薇》:“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記》:“搖颺葳蕤,與時推移。” 唐 張九齡《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②羽毛飾物貌。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下摩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葳蕤,繆繞玉綏。” 顏師古 注:“葳蕤,羽飾貌。”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遊苑》詩:“虹旌迢遞,翠華葳蕤。” 宋 沉遘 《贈李審言》詩:“使節葳蕤出 漢 宮,我方受瑞守 江 東。” ③華美貌;豔麗貌。 《玉臺新詠·古詩》:“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 《文選·左思》:“敷蘂葳蕤,落英飄颻。” 張銑 注:“葳蕤,花鮮好貌。” 唐 劉禹錫 《觀舞柘枝》詩之一:“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綺墀。” ④柔弱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葳蕤自守,幸白璧之無瑕;縲絏苦爭,喜錦衾之可覆。”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章佖》:“兒家小娘子葳蕤之質,年十六,孤處無依,欲求人家蘭玉而伉儷之。” ⑤萎頓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紛綸葳蕤,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 司馬貞 索隱引 胡廣 曰:“葳蕤,委頓也。” 明 王錂 《春蕪記·感嘆》:“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
1、“葳蕤”讀音:wēi ruí 2、解釋 ①草木茂盛枝葉下垂貌。 漢 東方朔 《七諫·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 南朝 梁 江洪 《詠薔薇》:“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記》:“搖颺葳蕤,與時推移。” 唐 張九齡《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②羽毛飾物貌。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下摩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葳蕤,繆繞玉綏。” 顏師古 注:“葳蕤,羽飾貌。”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遊苑》詩:“虹旌迢遞,翠華葳蕤。” 宋 沉遘 《贈李審言》詩:“使節葳蕤出 漢 宮,我方受瑞守 江 東。” ③華美貌;豔麗貌。 《玉臺新詠·古詩》:“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 《文選·左思》:“敷蘂葳蕤,落英飄颻。” 張銑 注:“葳蕤,花鮮好貌。” 唐 劉禹錫 《觀舞柘枝》詩之一:“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綺墀。” ④柔弱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葳蕤自守,幸白璧之無瑕;縲絏苦爭,喜錦衾之可覆。”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章佖》:“兒家小娘子葳蕤之質,年十六,孤處無依,欲求人家蘭玉而伉儷之。” ⑤萎頓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紛綸葳蕤,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 司馬貞 索隱引 胡廣 曰:“葳蕤,委頓也。” 明 王錂 《春蕪記·感嘆》:“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