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莘9851289991393

    其實不論是不是糖尿病患者,為了健康都應該做到食不過量!

    身體吃太飽首先對胃有傷害,吃多了就增加了胃的工作量,胃會分泌更多的胃酸從而傷害胃粘膜,引發胃潰瘍,其次對腸道也增加了負擔,食物經過胃的消化剩下的殘渣堆積在腸道,引起腸道疾病,再次還會營養過剩,導致肥胖併發症,最後食物如果過量,大量血液會去腸胃工作,大腦也會反應遲鈍。

    正常人飲食過量都會造成這麼多不利影響,何況是糖尿病人更應該嚴格控制飲食!我媽媽是糖尿病,控制得還可以,3年來總結的經驗,僅供參考!

    ㈠改變吃飯方式,做到細嚼慢嚥,

    不可過快,剛開始很難適應,但為了自己的身體堅持!堅持!再堅持!從每口嚼15下再咽,慢慢適應到25下再咽。時間久了會慢慢成習慣的。

    ㈡飯減量,每餐小半碗飯,吃不飽就多吃點菜,黃瓜,冬瓜,南瓜,苦瓜,西紅柿,各種青菜等等都是可以多吃的,但不要新增飯。

    ㈢少食多餐,每餐少吃,有時會餓,太餓可以適當吃點燕麥粥(片),餃子,饅頭,蘋果等充充飢。

    糖尿病雖然飲食要注意,但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滿腦子都想著自己是病人。把飲食控制好的同時,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心情暢快起來!適當的運動,快樂的生活,學習艾灸,拔罐,針灸等基礎護理,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肝腎養好了,糖尿病還會繼續嗎?

  • 2 # 突發應急

    如果平時每餐二碗就有飽的感覺,你就改為一碗或多一點,感覺還差很多。當肚子餓時加點點心,做到少食多餐,這樣就不會造成血糖指數升至過高!

  • 3 # 閒看秋風999

    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改變引發的疾病或者症狀;說白了,就是吃多了,代謝不了,或者說吃多了,消耗不了,收支不平衡了,最後才導致血糖異常。

    對正常人來說,胰島素分泌完全可以調控血糖,使血糖的波動在正常範圍之內,可是對胰島功能受損或者完全不能分泌胰島素的人來說,就慘了。

    大量的葡萄糖融化在血液中,隨著血管通往全身各個器官;所有器官就會長年累月泡在“糖水”裡,糖化血紅蛋白迅速升高,下一步就是各種各樣的併發症!

    怎麼辦呢?

    方法之一就是控制飲食,或者如同題主所說“飲食不過量”。不過量,換句話說 就是“適可而止”,是“中庸之道”。這可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說說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就不那麼簡單了。過量不行,但是吃少了,對糖尿病患者更加是雪上加霜——本來就代謝功能紊亂,吃的太少,一來營養不夠,二來可能出現可怕的低血糖!

    八個字: 總量控制,少吃多餐。糖尿病患者要學會吃零食,除了每天主食必須保證五兩碳水化合物(大米、麵食)以外,還應該在早上十點或者下午三點左右加餐(水果或者堅果)。

    剛開始控制飲食 可能大多數朋友會不習慣,或者擔心發生低血糖,尤其是注射胰島素的朋友,一定要隨身帶一些巧克力之類的糖果,以防萬一。

    總之,剛開始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體重,以及從事的工作(體力還是腦力),計算一下每天消耗的熱量應該是多少,所謂“總量控制” 然後“少吃多餐”。生活照樣可以豐富多彩。

  • 4 # 營養科曾醫生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到食不過量?

    臨床上,有一部分初診的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狀之一就是“吃得多,餓得快”。

    約有一半的糖尿病病人有“吃得多”的症狀,表現為飯量比過去大許多,或者明顯多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勞動強度的其它人,但仍有飢餓感。其原因就是:糖類利用率下降。病人雖然吃得多,但是由於體內絕對(相對)缺乏缺乏胰島素的幫助,人進食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代謝後產生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身體利用,透過小便大量排出體外。負責飢餓及飽感的神經中樞----下丘腦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所以感到飢餓。

    知道了原因,我們可以透過適當的飲食結構調整,做到既能合理進食,又能“食不過量”造成血糖波動過大。方法如下:

    1.三餐定時定量。進餐的時間相對固定,進食食物的總量相對固定。

    2.利用2~3餐的加餐,分攤5%的總能量。避免兩餐間隔時間過長“飢不擇食”。

    3.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粗雜糧、蔬菜增加食物體積,提高飽腹感。

    4.調整進食順序:喝湯—吃菜—進食主食。

    如果飢餓的感覺非常明顯,注意監測血糖:一般來說,血糖越高,飢餓感就會越明顯。除了食物調整之外,規範用藥也相當重要!

    曾醫生希望上述知識能為你帶來些許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蓮藕排骨湯對餵奶有什麼副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