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頃為50市畝,1市畝為60平方丈,為1/15公頃,約667平方米。所以1頃為現在的3.33公頃多,33333平方米。
現代1頃(公頃)為100公畝,即1萬平米。
古代的度量衡和現在的有一定的差別,秦朝時一畝只有今天的零點九九左右,隋朝時只有今天的七成左右,唐代時也才有今天的零點八七,清朝的時候要稍微多一些,達到了今天的九成左右。
一公頃的面積是十五畝,公頃是一個國際上的單位,一公頃等於一萬平方米,一畝土地大概是667平方米, 用一萬除以一畝667就能得到了的一公頃大概是十五畝土地。
在中國規定的土地面積單位有三個:平方千米(k㎡)、公頃(h㎡)、平方米(㎡)。在古代,人們把行走兩步稱之為“一雙步”,距離大約為5尺左右。我們都知道,每1尺大約就是1/3米,以前老人們常說的“長十六,寬十五”,換算成雙步的長度,正好就是一畝地。
其實“畝”這個計量單位早在30年前就已經被定為將要淘汰的說法了,只不過中國農村地域廣大,很多人用的習慣了至今仍在流傳使用。隨著國家的計量單位逐漸與國際上接軌,以後用到“公頃、平方米、平方千米”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
畝和平方米換算方法:
1、平方米換為畝:平方米換為畝的計算口訣為“加半左移三”,如200平方米的計算方法是先用200加200的一半,即200+100=300,再把小數點左移3位,即得出200平方米的畝數為0.3。
2、畝換為平方米:畝換平方米計算口訣為“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要計算30畝的計算方法是30÷3=10,10加倍後為20,然後再將小數點右移3位,即得出平方米數為20000。
古代1頃為50市畝,1市畝為60平方丈,為1/15公頃,約667平方米。所以1頃為現在的3.33公頃多,33333平方米。
現代1頃(公頃)為100公畝,即1萬平米。
古代的度量衡和現在的有一定的差別,秦朝時一畝只有今天的零點九九左右,隋朝時只有今天的七成左右,唐代時也才有今天的零點八七,清朝的時候要稍微多一些,達到了今天的九成左右。
一公頃的面積是十五畝,公頃是一個國際上的單位,一公頃等於一萬平方米,一畝土地大概是667平方米, 用一萬除以一畝667就能得到了的一公頃大概是十五畝土地。
在中國規定的土地面積單位有三個:平方千米(k㎡)、公頃(h㎡)、平方米(㎡)。在古代,人們把行走兩步稱之為“一雙步”,距離大約為5尺左右。我們都知道,每1尺大約就是1/3米,以前老人們常說的“長十六,寬十五”,換算成雙步的長度,正好就是一畝地。
其實“畝”這個計量單位早在30年前就已經被定為將要淘汰的說法了,只不過中國農村地域廣大,很多人用的習慣了至今仍在流傳使用。隨著國家的計量單位逐漸與國際上接軌,以後用到“公頃、平方米、平方千米”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
畝和平方米換算方法:
1、平方米換為畝:平方米換為畝的計算口訣為“加半左移三”,如200平方米的計算方法是先用200加200的一半,即200+100=300,再把小數點左移3位,即得出200平方米的畝數為0.3。
2、畝換為平方米:畝換平方米計算口訣為“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要計算30畝的計算方法是30÷3=10,10加倍後為20,然後再將小數點右移3位,即得出平方米數為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