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旻

    這個現象可戳中了無數人的痛點,讓我們大呼救命。有不少人會問我:“我患上了拖延症怎麼辦?”“時間一點點流逝,可是我依然沒有開始行動,這讓我焦慮得受不了。我如何讓自己放鬆下來?”“我越感覺到焦慮,越無法開始行動。我應該怎麼辦?”

    原因在於,一開始我們就被看起來充滿挑戰的任務所打敗了,之後的拖延掙扎只不過是一種迴避,讓我們儘可能不去面對腦海中已經認定的“失敗結局”。彷彿晚一秒去面對,就能少一秒挫敗感。這種迴避讓原本看起來充滿挑戰的任務,變得越來越“不可能完成”了,而這種“不可能完成”的感受反過來加劇了這種挫敗感,讓我們更加回避它。這種惡性迴圈令人痛苦不堪。

    可是,若在整個迴圈的開始,直面這種“挫敗”帶來的恐慌與不確定感,我們會有新的發現。令我們無法開始行動的並不是隨著拖延而逐漸蔓延生長的“焦慮”,而是一開始就在腦海裡喃喃自語的那個聲音——“這件事情做不好,那該怎麼辦呀!”

    試著讓自己不斷去面對這個問題,“這件事情做不好,到底會怎樣?”,有時候,我們是被自己腦子裡的想象所嚇倒了。別回答得太快,也別用太抽象得答案回答它哦,“這件事完不成,我就完蛋了”這不是一個好答案,它來自於我們的直覺,而不是理性。

    讓理性迴歸,才能開始規劃未來行動。一個判斷是不是過於直覺而缺乏理性,核心的區別就是這個判斷的產生有多快。直覺是非常迅速的,因為它無需收集證據,不用充分考慮當下情境中的方方面面,而是全然來自過往經驗的感受、情緒和本能的聯結,所以它直接而迅速。所以當我們考慮一個事情是不是能夠完成時,如果結論下得太快,往往是直覺取代理性的表現。

    讓我們用理性去思考一下,完成這件事的可能性,並規劃一下接下來的行動。或許你的焦慮感就降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存勖的勖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