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65191352837

    : 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事事都是“我”字當頭。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幹,於是動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打。 2 與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於是就打人。 3 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 4* 喜歡看別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後哭的樣子,缺少同情心。 5看電影、電視上有大人的鏡頭,很好玩,於是就模仿。 6父母嬌慣。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形成了習慣。 +7尋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時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時候,只好做一些比較強烈的“動作”:打,來引起注意。 8* 一些生理因素導致煩躁,比如在餓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況下,大人就比較多。 專家的建議: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須重視,一旦形成習慣改起來就困難了,而且還會傷人。 立規矩。這並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訴他打人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覆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給他模仿的“榜樣”。 鼓勵他說出打人的原因。也許他說不清楚,大人要幫助他表達清楚,然後幫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積木,他要不回來,就打小朋友。這時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禮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請他還回來. * 關心他的病痛,疲倦,飢餓,儘量替他解決好。* 提高他的能力。由於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圖拼不上、踢球踢不準等。這時可以幫助他做好這些事情。並在以後著意訓練。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經常注意表揚他好的行為,提高他的自信心,讓他感到被愛,被注意,這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給自己WindowsXP電腦開機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