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輪狀病毒是致家兔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之一,在美洲和歐洲地區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發現。1990年徐春厚在河北、山東的兩個兔場的糞便中檢出輪狀病毒粒子,王翠蘭(1993)、王雲峰等(1994)對中國部分地區兔場的輪狀病毒病流行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群養兔的汙染率在59.2%~83.6%,散養兔汙染率也在7.6%~27.5%,給養兔業的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流行特點輪狀病毒一般以突然發生和迅速傳播的形式在兔群出現,通常呈散發性暴發,大多數呈隱性感染。主要侵害幼兔,尤其是剛斷奶的仔兔,感染後,多突然發病,流行迅速。成年兔呈隱性感染。對本病的傳播途徑還未徹底弄清,一般認為糞—口為傳播的主要途徑,發病後2~3天內脫水死亡,死亡率約60%,有的高達90%以上。臨床表現易感兔被輪狀病毒感染而產生各種抗體反應,從最輕微的亞臨床感染,輕度腹瀉直至嚴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脫水腹瀉。嘔吐和低燒是主要臨床表現。隨著病程的延長,出現蛋花湯樣酸性,或白色、棕色、灰色以及淺綠色水便,有惡臭,大約60%的病兔是由於脫水和酸鹼失調而死亡。病理變化主要侵害小腸和結腸黏膜上皮細胞,在黏膜上皮細胞內增殖和排出,引起細胞變性、壞死、黏膜脫落,使腸道吸收功能發生紊亂,脫水死亡。屍體剖檢,小腸明顯充血,膨脹,結腸淤血,盲腸擴張,內有大量液體內容物,並可分離出病毒粒子。防治措施目前,對兔輪狀病毒性腹瀉還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有資料介紹,利用輪狀病毒免疫注射奶牛獲得的抗體和免疫雞的卵黃抗體對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有較好的療效。臨床上主要透過加強飼養管理,及早隔離,對發病兔及時補液,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等辦法進行輔助治療。也可試用抗病毒的中藥進行防治。
兔輪狀病毒是致家兔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之一,在美洲和歐洲地區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發現。1990年徐春厚在河北、山東的兩個兔場的糞便中檢出輪狀病毒粒子,王翠蘭(1993)、王雲峰等(1994)對中國部分地區兔場的輪狀病毒病流行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群養兔的汙染率在59.2%~83.6%,散養兔汙染率也在7.6%~27.5%,給養兔業的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流行特點輪狀病毒一般以突然發生和迅速傳播的形式在兔群出現,通常呈散發性暴發,大多數呈隱性感染。主要侵害幼兔,尤其是剛斷奶的仔兔,感染後,多突然發病,流行迅速。成年兔呈隱性感染。對本病的傳播途徑還未徹底弄清,一般認為糞—口為傳播的主要途徑,發病後2~3天內脫水死亡,死亡率約60%,有的高達90%以上。臨床表現易感兔被輪狀病毒感染而產生各種抗體反應,從最輕微的亞臨床感染,輕度腹瀉直至嚴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脫水腹瀉。嘔吐和低燒是主要臨床表現。隨著病程的延長,出現蛋花湯樣酸性,或白色、棕色、灰色以及淺綠色水便,有惡臭,大約60%的病兔是由於脫水和酸鹼失調而死亡。病理變化主要侵害小腸和結腸黏膜上皮細胞,在黏膜上皮細胞內增殖和排出,引起細胞變性、壞死、黏膜脫落,使腸道吸收功能發生紊亂,脫水死亡。屍體剖檢,小腸明顯充血,膨脹,結腸淤血,盲腸擴張,內有大量液體內容物,並可分離出病毒粒子。防治措施目前,對兔輪狀病毒性腹瀉還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有資料介紹,利用輪狀病毒免疫注射奶牛獲得的抗體和免疫雞的卵黃抗體對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有較好的療效。臨床上主要透過加強飼養管理,及早隔離,對發病兔及時補液,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等辦法進行輔助治療。也可試用抗病毒的中藥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