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鬼影147951010
-
2 # 鐵嶺鋒
蒙古七武海軍的戰艦
處於這種國情下的蒙古,如果他們奉行睦鄰合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國策,他們的國家安全條件是世界第一的,其軍隊國防只能是象徵性的,那支七武海軍,就是他們國防安全的最直接佐證;僅其一項礦產品出口產業,就足可以保障他們不足300萬人口的養尊處優,而作為他們現在經濟基礎的畜牧產業,完全可以開發成遊牧特色的旅遊產業,鄰國龐大的旅遊需求,是又一項保障他們養尊處優的得天獨厚的資源,這樣的蒙古讓老鐵都羨慕死了。
但是如果他們搞對抗,就當今以及可預見的未來它兩大鄰國的關係來看,就是對其周邊的全面對抗,以其處在兩大鄰國深遠內陸中間的地理位置,對方都用不著跟他對抗,只要一國不合作就是兩鄰國協同的不合作,他們就不僅無法通過另一方領土,引進美國的戰略威懾跟其中的一國搞對抗,而且還會被這種協同的不合作困成籠中的小鳥,經濟不僅不會得到發展,而且會越來越倒退萎縮,不得不搞自己的遊牧旅遊經濟了,這已經在幾年前他們所受的小懲戒中得到了印證。
除此而外蒙古的第三條路——不與兩鄰國合作的,閉關鎖國之路根本不存在,他搞閉關鎖國,鄰國也沒辦法不對它鎖國,他也照樣得被困死,那根本不是一種獨立的選擇,而是對抗。
-
3 # 蘇綻
蒙古國作為一個只有兩個鄰國的內陸國,其親俄的舉動比較容易理解,畢竟俄羅斯是蒙古國的北部鄰居。但是長期以來,蒙古國親美,卻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問題。美國與蒙古國萬里之遙,且美國進入蒙古國必須經過另外兩國,那麼蒙古國是如何做到親美呢?
蒙古國與美國的關係確定以後,兩國先後進行了多次軍事演習,並且互派軍事人員,美國也會不定期對蒙古國的部分軍事人員進行訓練。總的來說,由於蒙古國獨特的戰略位置,美國對蒙古國非常重視。蘇聯解體以後的二十多年來,美國總統、美國防長先後多次到訪蒙古國,而蒙古國與美國的互動也非常頻繁。蒙古國啟動的所謂“第三鄰國”戰略,其中對應的核心國家就是美國。
最近,隨著普京訪問蒙古國,蒙古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又重新深溫。自蘇聯解體以後,蒙古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經歷了很多波折,基本反映在俄羅斯無暇他顧,同時蒙古國也在排除俄羅斯的歷史影響。但是,當俄羅斯重返蒙古國的時候,蒙古國卻是沒有拒絕的餘地的。只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蒙古國如果完全倒向俄羅斯,很有可能再次被俄羅斯所控制。蘇聯就是蒙古國的前車之鑑。
-
4 # 美國觀察室
恐怕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比蒙古更尷尬的國家了!蒙古領土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里,國境線8000多千米,卻只有兩個中國與俄羅斯兩個鄰國;蒙古擁有豐富的煤炭、鐵礦等資源,國內市場狹小,完全依靠出口市場;蒙古人口只有310萬,45%聚集到了首都烏蘭巴托;蒙古沒有出海口,大量礦產資源需要出口,只能藉助於中國的鐵路系統與海港。
蒙古的GDP總量僅僅為130億美元的規模,經濟支柱是礦產資源出口。親近俄羅斯能夠改善經濟嗎?要知道,俄羅斯不是前蘇聯,無法在經濟上給蒙古輸血。再者,俄羅斯經濟也是依靠出口石油與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幫不上蒙古的忙。如果過於親近美國,蒙古如何保證自身安全?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蒙古的鄰國是中國與俄羅斯兩大世界強國,堪稱僅次於美國的兩大軍事強國!
-
5 # 李建秋的世界
蒙古國不可能親美,因為蒙古國和美國一點關係沒有,即便是美國想給蒙古國點東西也是有心無力。
也不可能親俄,它必須小心翼翼的在中俄之間尋求平衡,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實際上必須親中才能存活的下去,至少不能得罪中國。
我們看看蒙古國地圖
蒙古是一個內陸國,完全卡在中俄之間的一個內陸國,實質上蒙古國之所以存在,實質上就是作為中俄之間的緩衝國而存在的。
蒙古國人口僅為317萬,也就是說蒙古國不可能建立起一套工業體系來自給自足,他甚至連農業的人口都湊不齊,他必須依靠某一個國家。
蒙古現在的經濟基本上是以放牧和礦業,煤業為主,並且由於地理位置極差,導致礦產和煤業除了中國以外,沒有其他國家願意購買。
表面上蒙古是在中俄之間,應該遊走於中俄之間,但是實際上俄羅斯對於蒙古國不可能有任何幫助。
首先,俄羅斯自己就是資源出口國,他實際上和蒙古之間在經濟上有競爭關係的。而蒙古國所需要輕工業品,俄羅斯又不產。
其次,蒙古國和俄羅斯交界的地方,屬於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西伯利亞地區人煙稀少,自己都需要輕工業品,哪來的輕工業品出口到蒙古?
俄羅斯和蒙古國之間的交界,就沒有幾個像樣的城市,甚至可以說基本上就沒有城市,如果硬說的話,只有伊爾庫茨克,號稱西伯利亞最大的工業城市,人口不過58萬,相當於中國一個小縣城。
俄羅斯幫不到蒙古什麼,俄羅斯也不能提供給蒙古任何東西。
-
6 # 李姓先生
既然蒙古這麼弱小,而它的鄰國又都很強大,像俄羅斯就是全球第二的軍事強國,所以蒙古肯定不能得罪俄羅斯。在冷戰結束之前,蒙古就是前蘇聯的一個小兄弟,它基本上是唯蘇聯馬首是瞻,不過蘇聯解體之後蒙古的外交戰略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它不再一味地親俄羅斯,蒙古政府開始更多“向西看”。近幾十年以來蒙古和美國的交往可謂是非常頻繁,美國也是頻頻向蒙古丟擲橄欖枝,所以其實蒙古政府的戰略基本還是比較清晰,那就是在政治和經濟跟美國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絡。
當然,我們不能說蒙古怎麼選擇都是錯的,因為美國和俄羅斯未必只能二選一,就像印度跟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都還不錯,所以蒙古和美國保持聯絡,這並不妨礙它跟俄羅斯維持友誼。鑑於蒙古的特殊情況,它肯定不能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選邊站,或者說它可以徹底倒向俄羅斯,但是它不能徹底倒向美國。不過徹底倒向俄羅斯肯定是沒有出路的,而蒙古又無法徹底倒向美國,所以對於蒙古而言最好的方式還是應該在與美國建立經濟政治聯絡的同時維持和俄羅斯的友好關係,只要別做得太過激並且各方都不得罪,那蒙古還是可以過得比較安穩。
-
7 # 木春山談天下
小國的長久之策一般是平衡外交。
當然也有不少國家選擇具有很明顯傾向性的結盟外交,但這是受到了極大的外在壓力下才做出的選擇,有些是被迫的,不是自願的。
如果沒有這種壓力,通常都會採取的是平衡外交的方式,避免刺激任何一方,在其中游刃有餘地穿梭。
蒙古當然也不例外。2015年的時候,當時的蒙古總統曾提出永久中立國的概念,這就是把平衡外交發揮到極致了。都中立了,還不夠平衡麼?
因此蒙古這種外交風格是正確的,雖然不一定是成為永久中立國,但是隻要不損害到本國利益,就不用選邊站,這個態度還是值得稱讚的。
4年後的2019年蒙古確實不怎麼提永久中立國了,因為換了總統,風格有了變化,不過平衡外交這一點蒙古沒有忘記。
最近看到蒙古總統還是在平衡外交上挺猛的。對美國、對俄羅斯、甚至對印度外交都不錯。
8月份這位總統訪問了華盛頓,和特朗普晤面。此後不久美國新任防長埃斯帕在亞太地區巡訪盟友的時候,還能把蒙古給加上,算是訪問中的一個亮點,也能說明美國對蒙古很重視。
9月份蒙古總統參加了俄羅斯東方論壇,和普京見面,與同時參加論壇的印度總理莫迪也見面。
一週多前,蒙古總統又到了新德里,開始對印度進行5天的正式訪問。
可見在1個多月裡蒙古的“平衡外交”玩的還是不錯的。
不僅和美俄之間保持了必要的平衡,甚至都將觸角伸到了南亞的印度,這也說明蒙古的朋友還是遍天下的。
其實1000多年前,蒙古對歐亞大陸幾乎每個國家都產生了影響,現在雖然衰落成一個內陸小國,但是每個國家的歷史中都不會忘記蒙古,這也是他們能和蒙古交往的一個有趣的歷史註解。
比如印度也一樣。印度強大的莫臥兒王朝的建立者,其實就是蒙古帖木兒的後裔。所謂“莫臥兒”這個詞,其實就是“蒙古”的當地語言音譯。換句話說,印度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本質是人家蒙古人打下來的。
從這個歷史意義上講,蒙古有理由和印度發展友好關係。
如果是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非洲小國,估計莫迪也沒興趣和他們搞什麼平衡外交。
俄羅斯和蒙古的歷史更是久遠,現在很多俄羅斯人還帶有明顯的蒙古血統。比如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他就是典型的蒙古混血長相。因為他來自之前靠近蒙古的唐努烏梁海。
以至於俄羅斯始終不被一些西歐國家承認為歐洲人,說他們是“白色蒙古人”。
這都要得益於當年成吉思汗的子孫在歐亞大陸征服俄羅斯和周邊國家,並且與之繁衍生息後代的歷史。
甚至普京知遇之恩的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也有明顯的蒙古血統。
所以蒙古和很多亞歐國家搞關係,都會提到這段歷史,算是套近乎吧,也算是沒有忘記祖先。
-
8 # 斐駺
謝邀!
大國之間夾縫的小國,要麼成為別人的前線,要麼成為大國之間的緩衝帶
因涉及到當今政治、以及垂直問題,所以不從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以和蒙古國相似的19-20世紀的北韓政局來回答。
北韓半島只從箕子北韓後,就一直在東亞文化圈內,歷經千年,直到晚晴末年,才在大變革中獲得獨立。
晚晴末年的北韓,就與現今的蒙古極其相似。
那時候的北韓,夾在清政府與維新後的日本政府中間,在時代的大變革中,親中派和親日派,以及本土派相互碾壓。
19世紀中期,由於清政府在對待藩國北韓涉外問題上的含糊其辭、模稜兩可。同時日本在維新後,提出《徵韓論》,使得北韓本土的統治階級以及士族階級出現兩級分化。
1876年日本誘騙北韓簽訂“相對平等”的《江華條約》,特別是條約第一句寫著“北韓國系自主之邦,保有同日本國平等之權”。使得北韓本土激進的儒家士族們欣喜若狂。
可他們忽略了北韓本土並沒有工業體系,只能依賴純農業和人蔘產業,因此在1876年至1882年朝美、朝清通商條約簽訂之前,日本作為唯一與北韓締結條約的通商國。日本獲得了維新後的第一塊產品傾銷地,短短几年時間,日本基本壟斷了北韓本土的所有商品及進出口(佔到85%,而剩餘的是中國的15%).
日本在此期間,為了下一步入侵北韓,培養了大量的北韓親日分子,特別是給予北韓親日分子商品代理權,以及鼓吹滿清入關後,中華文明只存在日朝之間,還有讚美北韓的世宗大王等等。
1879年,日本公然吞併中國藩屬國琉球。這次日本的一系列蠻橫擴張行為,終於引起清政府的高度警惕,也從開始的不干涉轉變成積極參與北韓半島事宜中。當清政府注意到日本的野心之後,已經是十年後了。日本在將北韓作為傾銷地之後,也同時派遣大量浪人及間諜人員達到北韓本土。
親日派發動了壬辰兵變後,閔妃後黨們也了解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一改之前的引日本勢力入北韓,平衡中國的影響策略,全面轉向尋求清政府支援。
清政府出兵為北韓平叛,並且駐軍在北韓本土,還與北韓簽訂借款協議併為北韓訓練新軍。
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無可厚非,畢竟北韓在名義上還是中國的外藩。可這樣的做法在現今南北北韓教科書上,是一種侵略行為,尤其是李鴻章“強迫”北韓閔妃集團簽訂的“恥辱”性的賣國借款協議。
《中朝商民水路貿易章程》,首要就提到“北韓久列藩封”,並且北韓用海關、稅收、礦產作為抵押,從中國借款50萬兩白銀。同時清政府派遣軍隊駐紮北韓,並以清政府軍隊為主,北韓新軍為輔來維持北韓境內治安及平亂。
這對應日本與北韓簽訂的《江華條約》來說,如同賣國的,《中朝商民水路貿易章程》,成為了北韓所有知識分子的眼中釘。因此大批北韓知識分子倒向日本,成為日本的帶路黨,也奠定了中日在北韓境內的戰爭,中國全面失敗的原因之一。
一戰時期,北韓被日本吞併後,部分知識分子才明白閔妃集團的左右逢源行為,但為時已晚。這部分知識分子部分到美國尋求援助,部分則進入中國分化成為兩部分,一部分以背靠蘇聯和中國東北以武力對抗日本侵略軍,一部分則跑到民國政府裡元件流亡政權。
二戰後,日本戰敗,為了能抑制中日兩國,防止北韓再次成為兩個強國之間的衝突帶,南北韓全面倒向美國,寧願出賣主權,允許美國駐軍及將海關和所有礦產資源交給美國,同時日佔期所建立的所謂“民族”企業,也與美國駐軍狼狽為奸。
21世紀的蒙古國
20世紀前的蒙古國,如同19世紀的北韓,軍隊和主權均在他國手中,連成吉思汗,因蘇聯政權的怨惡,而成為蒙古國批判的物件。
蘇聯解體後,獲得主權的蒙古國缺乏工業體系,這時候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之貿易,由於大量商品進入蒙古國內,同樣也引起蒙古國境內的知識分子恐慌,他們引用19世紀時期日本與北韓簽訂的《江華條約》,作為藍本,一直鼓吹中國如同日本一樣,在為全面控制蒙古而做的“入侵”前的準備。
俄羅斯的復甦,同樣也是蒙古國所依仗的。
恐懼成為蒙古國境內知識分子一邊享用中國商品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的必備心態。
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還是今天蒙古國教科書,都只是統治者為了權利而做的準備。
(寫得比較隱晦,只是這株無根蘭花雖美但無根基)
回覆列表
蒙古國本就不可能有什麼好結果,因為蒙古國既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也不可能成為世界上高收入的富國。
蒙古國也不會有什麼最壞的結果,因為蒙古國不會遭到入侵,也不會面臨重大的天災人禍,如果混不下去了,大國會主動施以援手的。
外蒙的苦痛緣於其內心的幻夢。外蒙人渴望向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汗國一樣,稱霸世界,劫掠天下,過上榮耀而富足的生活。但是外蒙實力太弱,沒有實現其夢幻的任何可能性。
於是外蒙就死抱美國大腿,一邊派兵服務於美國,一邊向美國申請援助。外蒙巴上西方後,又怕引發俄國的不滿,因此又對俄國展現出低眉順眼般的謙卑,以求得到俄國的包容。
說穿了外蒙並沒有真的去親俄或者親美,外蒙的所謂親善行為,只是為了自身的夢想,而做的權宜之計。
個人覺得外蒙太折騰,其實一國興衰,很多時候是天意,天意不可違時,就不要生妄念,實實在過日子才是正事。有錢應該多補貼民眾,不要去買戰機丶坦克、導彈之類的東西。其他國家打不進外蒙,而外蒙那幾百輛T72坦克丶三十多架蘇31蘇27戰機丶幾百枚各式導彈,在中俄兩國眼中,真的不值一提。
外蒙人若能心平氣和的去認真治理國家,將來的結果還是不錯的,至少能讓人民豐衣足食,過上幸福太平的生活,國運也能維持得比較長久。